嘉義大學、林管處合作 保育臺灣原生種杜鵑多樣性基因

嘉義林管處與嘉義大學合作,利用菌根技術提升杜鵑花成苗率。(廖素慧攝)

嘉義大學利用菌根菌提升杜鵑花成苗率。(廖素慧攝)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林瑞進利用菌根菌培育金毛杜鵑實生苗(右盆)。(廖素慧攝)

嘉大副教授林瑞進指出,金毛杜鵑苗木的絨毛助於改善空氣。(廖素慧攝)

嘉義林管處與嘉義大學合作,利用菌根技術提高杜鵑實生苗成苗率,成功培育10種臺灣原生杜鵑實生苗約5000株,嘉大副教授林瑞進尤其推薦金毛杜鵑花苗木的絨毛又多又厚,能攔截阿里山蒸汽小火車的煤灰,助於改善空污。

嘉義林管處表示,臺灣原生杜鵑有17種,其中有13種是特有種,從平地到高山都有杜鵑花,但杜鵑花的種子育苗發芽率低,成苗率更低,以致種子苗不易成功培育,因而市售杜鵑苗木都以扦插技術培育而成,不利於保有臺灣杜鵑物種基因多樣性。

嘉義林管處自2019年委託嘉義大學,利用控制光度等育苗技術掌控到種子最佳發芽時機,並以菌根技術大幅提升杜鵑實生苗成苗率,3年來成功培育玉山杜鵑、森氏杜鵑、紅星杜鵑、臺灣杜鵑、金毛杜鵑、着生杜鵑、烏來杜鵑、西施花、紅毛杜鵑、臺灣高山杜鵑等10種原生杜鵑菌根實生苗5000株。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林瑞進指出,突破育苗技術後,目前臺灣原生種杜鵑種子發芽率有60%以上,由於對杜鵑覆育長期以來侷限於烏來杜鵑、金毛杜鵑的扦插繁殖,但種子苗培育才更有利於植物基因、物種、生態等多面向的自然生態保育。

林瑞進說,扦插繁殖讓杜鵑的基因是一致的,而種子苗木繁殖能讓杜鵑的基因透過自然重組而有不同基因,若能用種子苗木來廣植杜鵑就能讓基因多樣性保育。

林瑞進又說,目前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種植約100株金毛杜鵑,發現在阿里山小火車鐵道旁的金毛杜鵑苗木常有灰渣吸附,原來苗木有厚厚的絨毛,攔截了蒸汽小火車的煤灰,有益於改善空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