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運動突然眼前一黑 竟是麩質過敏引發

麩質存在於小麥、大麥、黑麥中的一種蛋白質,在臺灣的飲食中,麪粉製成的食物,如麪包、PIZZA、麪條、啤酒等都有麩質的存在。圖/123RF

● 麩質過敏不只腸胃症狀 可能頭痛、關節痛

● 部分患者因爲「運動」而出現麩質過敏反應

● 找尋過敏原應檢測免疫球蛋白E(IgE)

歐美國家許多人出現「麩質不耐症」,興起「無麩質飲食」,臺灣近年無麩質飲食也愈來愈多。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林子閔表示,麩質過敏的症狀較不明顯,常見腸胃道不適症狀,其餘非典型症狀有頭痛、關節痛等,而麩質過敏有一特殊之處,有些患者因爲「運動」而出現麩質過敏反應。

一位30多歲陳姓男子,下班後準備跑步運動,運動前先吃了一塊麪包,避免待會兒運動血糖過低,沒想到運動前吃麪包的舉動,竟讓他後來跑不到10分鐘,眼前突然一片漆黑,疑似過敏性休克的反應。他休息幾分鐘後,雖然馬上恢復正常,但他長年飽受鼻過敏困擾,直覺稍早的反應是食物引起的過敏症狀,就醫抽血後果真被他料中,是麪包中的麩質誘發過敏。

林子閔指出,麩質存在於小麥、大麥、黑麥中的一種蛋白質,在臺灣的飲食中,幾乎難以避開麩質,舉凡麪粉製成的食物,如麪包、PIZZA、麪條、啤酒等都有麩質的存在,由於麩質具有黏着劑的效果,也被食品加工業者廣泛使用,如沙拉醬、糖果、午餐肉等,其餘還包括醬油、玉米燕麥、肉汁、能量棒、洋芋片、薯條等,甚至還有些業者會將麩質水解制成化妝品。

麩質過敏分3大類型

第一類:有遺傳性自體免疫失調症,患者接觸麩質時,體內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小腸,導致腸粘膜發炎,小腸絨毛無法吸收養分,引起「乳糜瀉」症狀,吃到麩質就拉肚子,患者通常小時候就會被發現,同時會有嚴重骨鬆,如果沒有及早診斷、戒斷麩質,後續可能會出現代謝異常、神經系統病變等問題。

第二類:「非乳糜瀉體質」的人,接觸到麩質不會腹瀉,但會出現頭痛、疲勞、關節痛等症狀,由於太難與其他疾病症狀辨別,患者常會先到神經內科做檢查,多年後才發現是麩質過敏。

第三類:對小麥的麩質過敏,這類患者接觸麩質後運動,會引發蕁麻疹、嘴脣紅腫,嚴重易導致過敏性休克,相較於其他二類致命。

麩質會導致人體過敏,主要是麩質中的兩種物質「Gliadin」及「Glutenin」,林子閔說,如果經檢查確認是麩質過敏的患者,可以採取無麩質飲食,症狀會明顯改善,建議可以採取只吃原型食物的方式,多可趨吉避凶。

長期忍耐恐變慢性發炎

無論是麩質過敏或是國人常見的塵蟎過敏、帶殼蝦蟹過敏等都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林子閔表示,很多過敏兒認爲過敏反應「痛不致死」而長期忍耐,卻易演變成慢性發炎,出現易累、皮膚愈來愈粗、支氣管愈來愈差等症狀。其實,只要有過敏症狀出現,就該好好就醫,採取長期、穩定控制的策略,避免慢性發炎影響到其他器官。

過敏原檢測,建議檢測免疫球蛋白E(IgE),不建議檢測免疫球蛋白G(IgG),林子閔說,IgG是檢測人體對抗過敏原後產生的抗體,身體已經打過一仗產生的抗體,不代表身體對該過敏原過敏,僅能證明身體與其對抗過,檢驗該項目「不具任何意義」。

報告應找醫師協助判讀

林子閔說,檢測過敏原後,民衆千萬不要自己判讀過敏原報告,報告中有紅字不是代表「不能碰」或「絕對不要吃」,過敏反應是有彈性的,特別是小孩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健全,反而不斷接觸過敏原,再次檢測可能就沒有過敏問題,因此必須由醫師協助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