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年卡月卡哪個更划算
到健身房辦卡時,總會被問一個問題:辦年卡還是月卡?
有人覺得,年卡能激勵自己長期保持運動熱情,也更划算;有人覺得,健身房可能中途“跑路”,月卡風險更低,一次性支出幾百元比幾千元壓力小得多;還有一些“健身小白”想先辦一張月卡試試水,先培養運動習慣再說。理由多多,選擇不同,目的都是經濟壓力小一些,健身動力大一點。
年卡和月卡哪個更划算?人們習慣於這樣算賬:用年卡價格除以12,得到平均每個月的費用,價格算下來比月卡划算得多。
不過也存在這樣一類人:購買健身卡時鬥志昂揚,卻很快變成“間歇性運動,持續性躺平”;逢年過節吃胖了,想要在跑步機上高效減脂;旅行前、婚禮前“臨時抱佛腳”,進行身材管理……這類人羣健身動機強烈,但持續時間不長,短則幾周長則兩三個月,熱情消退便不再去健身房了。如果頭腦一熱購買了年卡,一張激發身體活力的健身卡,很可能變成被遺忘在角落的“廢卡”。
如果您符合上述情況,不妨換一種思路來算賬。
先引入一個經濟學概念——沉沒成本,即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成本。有句話被不少人熟知:沉沒成本不參與重大決策,意思是不要糾結於過去已經投入且無法收回的成本,應該及時止損,避免在未來失去更多。我們雖不該在決策中過分考慮沉沒成本,但要有意識地控制成本。
購買健身卡之後,卡費就成了沉沒成本,無論是辦卡後再也沒有踏入健身房,還是天天擼鐵跳操,這項成本都無法改變了。對於不能堅持去健身房的人而言,幾千元年卡與幾百元月卡相比,沉沒成本要高得多。
也有人想運用沉沒成本倒逼自己:狠狠心辦一張年卡,爲了不浪費這筆錢,用花錢的“肉痛”逼自己多運動。可隨着時間推移,人們對沉沒成本的感知越來越弱,過去支付的費用漸漸被淡忘。這解釋了爲什麼很多人辦卡當月天天跑健身房,而一兩個月後“三過健身房而不入”。
要想運用沉沒成本激發運動熱情,或許購買月卡效果更好。以一個月爲支付週期,對沉沒成本保持敏感,更有動力提高健身頻率,讓這筆錢花得更值。
許多消費者在健身房門口猶豫之際,常遭遇“臨門一腳”。長期卡折扣、贈送私教體驗課等各類促銷活動,用較低的邊際成本對衝花更多錢時產生的“損失厭惡”,讓消費者覺得賺回一筆;有的健身房提供免費體測服務,身體素質不達標的結果,增強了消費者爲健康付費的衝動;“直角肩”“A4腰”“天鵝頸”等層出不窮的概念,讓人們甘願爲所謂好身材提前買單。遇到這些情況,千萬別“上頭”,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讓辦卡熱情降降溫,迴歸理性消費。
強身健體是每一位健身人的追求,也是許多人踏入健身房的初衷。在購買健身卡時,既要考慮價格高低,也要衡量價值幾何。更重要的是,真正找到適合自身的運動類型,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