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22年,這家唱片店帶你回望那些美好的音樂時光

福聲唱片是一家開了22年的唱片店,走進這裡,猶如穿梭在音樂的時空隧道,歷經歲月淘洗的一張張黑膠唱片、CD光盤,還有老式電子琴、電視機,帶人們一起回望那些美好的音樂時光。記者近日探訪了位於西城區冰窖口衚衕的福聲唱片。

爲中國原創音樂造聲勢

“我們店面積有200多平方米,有上萬張CD光盤、黑膠唱片,中國原創音樂是福聲唱片最突出的特色。”福聲唱片創始人王卓輝對22年的堅守,用一組數字進行了盤點。

進入福聲唱片,竇唯是唯一擁有獨立專架的音樂人,從他出道以來的第一張專輯,到近年來的新作,都在專架上“傲然挺立”。而在王卓輝看來,一張張專輯呈現出竇唯從歌手到音樂家的蛻變,他發自內心地爲竇唯至今仍擁有衆多粉絲而驕傲,“找他專輯的人多着呢!”王卓輝發現不少稚氣未脫的中學生也流連在專架前,他的雙眼立刻光芒四射,“冬天來了,正好聽竇唯的《簫樂冬爐》,這是竇唯和他父親合作的,是鋼琴和蕭的對話。” 竇唯前些年用新民樂手法推出的一系列專輯,都被王卓輝予以重點推薦。

這家唱片店還設有京文唱片專架,京文唱片從成立至今出品的經典音樂專輯,幾乎都在此集結,唐朝樂隊、黑豹樂隊、鮑家街43號、崔健……那些刻寫中國原創搖滾樂激情歲月的作品,在王卓輝看來是永遠的經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福聲唱片更是用了整面牆爲中國新民樂“吶喊助威”;還以專架的形式爲臺灣音樂人周華健、齊秦等造聲勢;爲中國原創音樂付出努力的新生力量也受到尊崇,生煎唱片、赤瞳音樂等唱片公司都擁有醒目的標識。

福聲唱片的地下一層則別有洞天,此處如同一個安放美好回憶的秘密空間。上世紀60年代的索尼收音機,盤式錄音機,上世紀70年代的雅馬哈電子琴等都在此陳列。和這些老物件相呼應的還有一個櫃子,王卓輝在此珍藏着不少中古音樂碟、古典音樂盤式磁帶等。很多人都喜歡靜靜地坐下來,欣賞音樂,彈彈老式電子琴。

地下一層還有一個書架,用於陳列讀者帶來的一本本書籍,原來唱片店遵循特別傳統:帶來一本文化書籍,就能免費參與店裡的相關文化活動。

不僅如此,音樂專輯的價值在這裡有更豐富的詮釋。王卓輝說,顧客因爲搬家等原因,不得不忍痛割愛一些CD光盤、黑膠唱片,又不捨得當作垃圾變賣或者丟棄, 就帶着當年的唱片又來到店內, 想爲這些寶貝找個好去處。從2018年開始,福聲唱片推出了會員寄賣服務,曾有顧客將十幾年前買的CD送來,還帶着當年店內的購物小票和店內的價籤,王卓輝忍不住感嘆:“ 時光荏苒,時間過得太快了。”

見證音樂人的沉浮

在王卓輝的內心深處,有着推廣中國原創音樂、捍衛中國原創音樂尊嚴的強烈願望,他指點着陳列架上的中國爵士樂光盤說,“您瞧,我們這裡在售的才二三十種,還是太少了。”這正是他一直堅守福聲唱片的理由,他說,想把自己的擅長的事情做到極致,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中國原創音樂的風景,也爲音樂人的不斷堅持提供助力。

王卓輝與中國原創音樂結下深厚緣分始於少年時代。小時候,他家裡就有功放機、音箱和老的黑膠唱機。王卓輝坦言,受父親的影響,他從聽流行歌曲起步,多年來,不斷擴充着自己的音樂愛好領地。

但將熱愛做成了一生事業,是王卓輝最初沒有預料到的。王卓輝幹過8年粵菜廚師,工資幾乎都用來購買磁帶、光盤,以及音響設備。2002年30歲那年,他毅然辭職開設了屬於自己的一家唱片店,“當時根本不知道如何選址,最初的店位於平安裡,一干就是15年。2018年,福聲唱片遷至冰窖口衚衕。”

王卓輝店裡的很多音樂專輯都來自現場“訂購”。多年前,王卓輝曾“出沒”於皇亭子、女人街、新街口一帶,因爲當年很多獨立歌手都在各個酒吧駐唱,他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持音樂人。“很多音樂人生活艱難,爲了給他們捧場一下子進了幾十張專輯,有的到現在還沒賣完。”那些進駐第一音樂現場的歲月,讓王卓輝見證了獨立音樂人的沉浮,有的歌手一直堅持了下來,有的唱着唱着就消失了,也有的多年後在選秀節目上爆火,像野孩子樂隊等等。

對音樂的熱愛從未改變

福聲唱片經歷過一次次艱難時刻。先是開店沒多久就趕上了“非典”;2005年,數字音樂興起,突然沒什麼人來店裡了,“我記得當時問老顧客,這張盤買了嗎?幾乎都回答:我已經下載了。”王卓輝和夫人一起苦熬,2008年後銷售情況開始好轉,音樂節、演唱會逐漸多了起來,音樂環境的改變,滋潤着小店的成長。

“有很多顧客當年才十幾歲,多年後的再相見都已經爲人父了,並帶來自己的孩子來店做客。”王卓輝說,時光流逝,從未改變他們對音樂的熱愛,也從未切斷他們與福聲唱片的情誼。

讓王卓輝欣慰的是,短視頻時代讓自家唱片店與很多年輕人紛紛邂逅。音樂博主“火鍋蝦今天在哪家唱片店” 說,“我在淘碟的前十幾年90%都在聽說唱,直到來到了福聲,纔開啓了其他音樂風格的大門。” 他發現因爲福聲唱片的歐美說唱非常少,第一次來時不得已去看了下其他風格的作品,隨便挑了張二手黑膠,“店主非常直爽,直接帶我試聽,還講了一些唱片背後的故事,從此一發不可收。”

正午的陽光恰如其分地灑進來,在附近工作的海倫,正在和同事選購黑膠唱片。她說,最近入手了黑膠唱片機,她很迷戀那種特別的音樂質感,連電流聲都能聽到,讓她瞬間穿越到了舊日時光。

張先生也正在此享受愜意的音樂時光。2017年他來到北京,偶然來到店裡,從此與齊柏林飛艇、鮑勃迪倫等不斷相遇,眼界也不斷被打開。“一開始沒捨得買,來的多了,最多的一次買下三十多張光盤。”他說,尤其是那些獨立音樂人的作品,完全不同於“流水線”製造,他準備用一生去追隨。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路豔霞,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