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頂尖航天科技高中!建校僅7年,人附系這所成員校又有大動作
剛剛,海淀區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迎來新動向!
10月21日,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以下簡稱人航)科學技術協會揭牌成立,這不僅是人航在科技創新教育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京城中小學科技教育改革創新的新亮點。
據瞭解,以學校科協爲載體,以航天科技爲突破口和切入點,未來人航不僅致力於成爲海淀區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校,更要建設成爲全球頂尖的航天科技高中,並以“航天科技”領航,探索小初高一體化貫通培養新模式。
01
新優質學校
致力於建設全球頂尖航天科技高中
一所建校僅7年的學校爲什麼成立科協?
10月21日,在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科學技術協會揭牌儀式上,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周建華校長表示,成立科協一是學校發展的需要,人航建校短短七年,發展迅速,成績顯著,已經成爲海淀區的新優質學校。面對未來,學校有更遠大的願景:一方面,致力於成爲海淀區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校;另一方面,人航的長遠目標是建設成全球頂尖的航天科技高中之一。
據介紹,人航成立學校科協不僅符合學校自身發展需求,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的必要之舉。人航在近幾年辦學實踐中確立的育人目標是:全面發展+突出特長+創新精神+高尚品德,培養擁有終身學習力、實踐創新力和全球勝任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周建華校長說,無論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還是國際競爭,都表現爲高科技的競爭,其基礎是拔尖創新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背後是教育的競爭。因此,無論是解決當下高科技被“卡脖子”問題,還是全面提升國家創新力,都需要進行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人航成立學校科協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海淀區教委副主任趙霞表示,海淀作爲科教強區,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厚植科技教育土壤,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到海淀科技教育之中,爲海淀學子打造更爲廣闊的科學學習空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院士也蒞臨現場併爲學校和同學們送上寄語。楊院士結合自己豐富的科研經歷,爲大家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已經取得的輝煌成就,並用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同學們勇於探索,深耕科學,奉獻祖國。
活動當天,人航科技節“航天員大講堂”欄目正式啓動,中國空間站首位載荷專家,英雄航天員,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桂海潮以“探索太空奧秘,點亮青春夢想”爲題, 向同學們介紹了一名航天員需要經歷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並對空間站各種工作和生活日常進行了展示,這場精彩的航天科普講座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爲同學們埋下了追求夢想、探索未知世界的種子。
02
聚焦“航天科技”領航
探索一體化貫通培養新模式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位於我國重要的航天科技產業基地,這裡匯聚大量的航天科技人才,學生家長多爲航天專業的科研人員。在人航,很多孩子講起航天知識來一套一套的,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對航天知識有着濃厚的興趣。
基於得天獨厚的航天科技資源和學生需求,人航以航天科技爲特色,推動育人模式創新,並以航天科技爲突破口,提升全體學生的科技素養,爲一些孩子未來從事科技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也爲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目前,人航航天科技教育硬件設施完善,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12間,科學、計算機、機器人、建模等專業教室15間。今年,人航將建設探月主題的實驗室,依託航天系統部與航天五院,人航還將建設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技術應用等四大航天科技特色實驗室。
在課程方面,依託周邊航天五院、航天系統部及航天工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科研機構與高校資源,由人航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技教師和研究院所專家教師,雙師共同打造航天科技課程體系。
將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知識融入“探月研究”“探火研究”“載人航天”及“衛星與導航”等內容,形成小初高航天科技各模塊課程,探索一體化貫通培養新模式。
03
啓航、自航、領航三航“齊飛”
培養航天科技後備人才
如果讓你給航天員設計一款漫步太空穿的航空服,你會怎麼設計?
人航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分兩人一組,根據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意,設計出了多款航空服,有的科技又時尚,有的功能強大又輕便,當然,安全最重要,還有學生設計了6層防護……
爲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人航確立了科學、科技、航天科技三級教育目標,分別指向提升全體學生科學素養、培育科技後備人才和培育航天科技後備人才。建構了與之對應的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的三航課程體系,三航就是:啓航、自航、領航。通過縱向小初高大學貫通、橫向校家社協同、拓展科技資源等實施路徑,滿足不同學生需求。
啓航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依託512所-神舟傳媒航天科普資源,結合科學課程課標,開發了包括“神舟”“天宮”“北斗”“探月”“探火”等系列航天校本課程,提高學生推理論證、創新思維等科學素養。比如:小學五年級,引導學生關注太空與地球環境的差異,思考太空環境對航天員的影響,進而設計保護航天員的航天服;進入初中二年級,同學們通過8個課時的學習與操作,自制北斗經緯儀,並通過北斗經緯儀對校園平面進行定位,最終繪製出1幅校園地圖。
對航天科技有着濃厚興趣的孩子,可以選修自航課,通過模型設計與製作,實驗設計與參觀等內容的學習,完成更高階的思維訓練與實踐。比如“航天雙子星”,是以未來的“大航天時代”爲背景,在“雙子星”計劃的幫助下,結合未來航天科技與中國文化的獨特元素,與其他小小航天員一起探索宇宙的精彩奧秘。
領航課是學校的社團課,也是人航的校本榮譽課,是由航天科學實驗室與五院錢學森實驗室合作,基於航天創新大賽競賽內容,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是更高階的實踐性學習,比如“納衛星工程實踐”,孩子們由初步的納衛星設計方案,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的模擬衛星設計,最終得到可以動態演示的仿真模擬衛星模型。
04
多種平臺賦能
拔尖創新人才早發現、早培養
在一個不足10釐米粗的塑料桶上,用紙杯、盤子、吸管等材料搭一座高塔,你能將這座塔搭多高?
木棍、吸管做“鋼筋”,紙杯、盤子爲“水泥”,折、疊、套、搭等十八般武藝盡數施展,這是一場創意與智慧的較量……是人航科技節中剛剛舉辦的“創新思維大挑戰”。
周建華校長表示,在教育過程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主要靠發現,發現又主要靠各種平臺,要給學生提供參加各種活動的機會,讓孩子們充分地去嘗試一下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在人航,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辦爲期一個月的科技節、航天科技月活動。科技節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科技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科學實驗、工程設計等,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每年寒暑假,學校都會組織“雲”科技營,發佈不同類型的主題活動,感興趣的同學自願報名參加。科技組的老師們通過線上輔導的方式,爲孩子們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指導,帶領大家進行科技創新探索與實踐,擴展他們的科技視野和技能。
在航天研學周系列活動中,即“走出去”又“引進來”,帶孩子們走出去參觀航天科研機構,進行實地考察,與科研人員交流。邀請英雄航天員、科研人員及高校的專家教師走進來舉辦講座,讓學生了解不同領域的科技前沿,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熱情。
人航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是各個行業的專家,根據航天、人體健康、新技術等不同主題,每年由家長進行的班會就有幾十期。以多種活動爲平臺,人航要培養兼具深厚知識基礎和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
05
7年摘得科技類競賽
國家級一等獎、市級一等獎168人次
每年,人航會舉辦各種科技比賽,也會帶着孩子去參加各種市級賽、全國賽和國際競賽。競賽爲人才發展提供實踐、鍛鍊的機會,讓學生直面挑戰和競爭,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溝通和應變能力,激發學生的激情和動力,形成科學志趣,確立科學抱負,促使學生不斷追求卓越,爲成爲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2024年第十五屆“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空天科技體驗與創新大賽中,學校共有7支隊伍獲得國家級和市級獎項。其中4支隊伍國賽一等獎、市賽一等獎,3支隊伍獲得國賽一等獎二等獎。
2024年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文昌總決賽,人航共6支隊伍參加,其中一等獎4支隊伍,二等獎1支隊伍,三等獎1支隊伍。
在2024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水中無人系統挑戰賽中,九年級隊伍獲得全國一等獎,並拿到2025Seaperch國際賽名額;在全國賽華北賽區,八年級4名同學獲得一等獎。
人航建立至今,約600名學生獲得科技類競賽國際級、國家級、市級獎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市級一等獎共計168人次。
未來,人航將繼續秉持“科技素養爲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翼,探索未知、創造未來”的科技教育理念,積極探索航天科技與基礎教育的有效融合,努力打造航天科技特色學校,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文|京教君
內容來源|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京城教育圈進行內容補充和編輯整理,轉載需註明完整來源。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羣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裡,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