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是合法合規、有力有效的正當自衛舉措|專家熱評

近期,美國在經貿領域無視規矩,肆意妄行,加關稅,限投資,嚴管控。面對種種倒行逆施,舉世錯愕,妥協退讓以求一時安寧者有之,雖懷悲憤不得不從者有之。對美以芬太尼等問題爲由再次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的單邊主義、霸凌主義等行徑,中國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用鐵板規制其霸權霸道霸凌。

1月2日,中國商務部將28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3月4日,商務部再次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同日,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發佈2025年第5號公告,將10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開展對華進出口活動及新增投資;併發布第6號公告,禁止美國因美納公司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

中國採取的這些措施合法合規,既符合國內法律規定,也符合國際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國家出口管制管理部門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進口商和最終用戶,建立管控名單:(一)違反最終用戶或者最終用途管理要求的;(二)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三)將管制物項用於恐怖主義目的的。對列入管控名單的進口商和最終用戶,國家出口管制管理部門可以採取禁止、限制有關管制物項交易,責令中止有關管制物項出口等必要的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進一步細化相關規定。中國先後將兩批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清單,都是因爲這些實體危害了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中國不得不予以制裁。在國際層面,中國的舉措也符合國際法和國際義務。出口管制是國際社會普遍採用的措施,旨在防止敏感技術和物項被用於危害國家安全或違反防擴散義務的行爲。中國的做法並非特例,而是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正當行爲。

中國所採取的這些措施有力有效,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關鍵舉措。例如,被列入名單的通用動力公司、宇航環境公司等企業,長期參與美國對臺軍售或軍事技術研發,直接威脅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將其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就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美國以“國家安全”爲藉口,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層層加碼,以莫須有罪名將大量中國企業列入各類“黑名單”,實施技術封鎖,嚴重破壞國際貿易規則。中國的反擊措施不僅是對美國行爲的迴應,更是對國際公平貿易秩序的維護。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曾一再強調,中國不會主動挑起貿易爭端,但對於單邊霸凌舉措,一定會採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本文作者爲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 郭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