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都更新創」 他:爲臺北注入活水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 (資料照片)
對於蔣萬安就臺北市的發展規畫,提出一個比較具體的輪廓方向,中華人權協會策略長陳建宏指出,實踐過程需要強大的魄力與毅力,才能讓臺北脫胎換骨,再展風華!也期盼爲沉寂已久的臺北注入嶄新的生命活水!
中華人權協會策略長陳建宏表示,臺北市是首善之區,理應擁有世界一流且安全的美學建築與道路設計,只因開發時間較早,且更新速度緩慢,以致遊客一站上101大樓的觀景臺眺望,便會看到歷經歲月風霜的老舊民宅遍佈大街小巷。
陳建宏認爲,無奈的是,因都更政策的各種限制,以及政府對都更態度的搖擺不定、決心不足,以致早該翻新的城市面貌,一再地被拖延。目前,多數臺北老屋建材已過使用年限,市民的居住安全令人憂心。
對於蔣萬安所言:「都更速度代表一個城市進步速度」,更深信「市長的用心可以贏得市民與企業留在臺北的決心」,陳建宏表示認同,唯有積極且有效率地推動都市更新,並進一步帶動市容、交通的整體改善,才能重新調整臺北的體質、加速城市的新陳代謝,爲市民的生活及各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且舒適的環境。
陳建宏分析,如何能讓人才與企業留在臺北市?蔣萬安所提出的解方,正是他的「矽谷經驗」,簡單來說,過去臺北市政以社會管理爲主,之後隨經濟起飛,轉型成經濟建設型政府,然而當前發展趨近飽和,地方政府應再轉型成服務型政府,以市民爲中心,提供最完善的服務,並解決流程問題,回饋使用者良好的體驗,讓市民感受到優質的服務,以此方式獲得「迴流」。
陳建宏認爲,若能配合都市更新政策的具體落實,絕對能讓臺北市發生磁吸效應的變化,只是市政轉型並非一蹴可幾,需要一個高效率、高執行率的團隊,才容易成功,此外,掌舵者要如何將「外國經驗」與「在地習慣」巧妙融合?亦是決定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必須讓市民進一步地理解。
不久前,媒體對六都市政滿意度進行調查,臺北高房價是民怨之首,而人口7年間出走21萬人,更被各界揶揄是「脫北者」,更遑論現有的3成市民還想移居外縣市,比例大幅領先其他五都。
陳建宏直言,昔日臺北人引以爲傲的「幸福感」及「光榮感」,竟在六都敬陪末座,如此窘境,不僅是臺北市民心中的苦,更是落腳臺北產業的痛,若不積極改變,幾年之後,臺北恐將淪爲二線城市。
陳建宏最後提到,蔣萬安提出打造「大型新創實驗場域」,讓新創產品透過政策落實在各生活角落的概念,則是臺灣從未有過的城市經營概念,是否能爲沉寂已久的臺北注入嶄新的生命活水?身爲臺北市民,他由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