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速、繞遠路 海運業者出招 挽救低迷運價
疫情紅利結束、高通膨、俄烏戰爭及今(2023)年新船下水增加了約8%的供給量影響,全球各大航線的貨櫃運價持續下跌,直到目前仍未止跌跡象,除了運價已跌到成本價外,還有本該去(2022)年底簽訂完畢的歐洲線長約屢遭到客戶拖延,客戶均表態要等待亞洲農曆年後纔打算簽訂,都讓海運業者頭痛不已,若連歐洲線都搞不定,4月要開始談的美國線也難有成果。
基於此,全球海運聯盟及海運業者近期採取降速航行,減少供給,再者歐洲線部分則不走蘇伊士運河,繞過南非好望角的兩大策略並行下,卻苦了客戶。國際承攬業者表示,近期已經接到客戶抱怨,貨物上船兩個月,還沒收到貨,經細查船期驚覺船公司開得特別慢,又繞遠路經過海望角,算一算航程耗費70天,客戶才能拿到貨,比往常多出10幾天。
國際承攬業者表示,因海上運輸的變數多,傳統上承攬業者承接訂單時並未給客戶到貨的時間,只能推估大概時間。由於目前正值歐洲線談判的敏感時刻,海運業者又出此招,研判下猛招無非希望能穩住低迷的歐洲線運價,也希望客戶趕快簽訂長約,以保護自身權益。
國際承攬業者指出,因歐洲線的現貨運價達每TEU 1,000美元,一千美元關卡即將跌破,以致於歐洲線長約簽訂情況不佳,先前傳出簽訂每TEU 2,000美元長約,僅只佔1%左右,而且會用在8月開始的傳統旺季,保住旺季時有艙位;其餘多數歐洲線的客戶紛紛表態農曆春節後再談,就因「客戶不急,急死海運業者」,造成客戶遲遲等不到貨的窘境,買賣雙方力道持續周旋。
由於緊接着到4月是美國線長約價談判啓動期,若目前還無法拉擡運價,屆時一整年的市況將相當清淡。不過,國際承攬業者也指出,市場寄望俄烏戰爭結束後的重建潮,運價將有一波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