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時代密使穿梭兩岸 諜戰白熱化
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前後,國安局曾派遣上百情報員前往大陸做敵後情搜,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圖爲蔡英文總統視察軍情局並在紀念碑前致敬。(摘自蔡英文臉書)
大陸前國家主席江澤民11月30日逝世,在他任內,兩岸領導人有密使溝通,但也是情報戰交手最慘烈之際。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前後,前國安局長殷宗文派遣百人以上的軍情局幹部前往大陸,是軍情局空前且規模最大的敵後情搜行動,也是情報員失事最多時期,留下許多可歌可泣、不爲人知的秘密。
由於情報員失事漸增,當時的參謀總長湯曜明下令軍情局不準再派基幹赴陸情搜,這條鐵律,至今仍延續遵循。
李登輝總統執政期間,與江澤民建立兩岸高層幕僚對話機制;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所着《無煙硝的戰場:從威權到民主轉折的國安手記》,詳細紀錄1992年他與前總統府資政曾永賢,赴北京見到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開啓這段密使過程。
同時,兩岸諜報戰也進入白熱化。軍情局基層幹部入陸行動,一次駐大陸2年,各單位於大陸每建立一個基地,發贈獎金30萬元。所謂建立基地條件,一是情報員要能立足並長期居留大陸,一是要能建立通訊管道。除了基幹入陸,軍情局還派遣約聘人員如臺商等,在大陸沿岸「掛鈴當」,亦即監視共軍動態,若有不尋常的調動,任何風吹草動,就像風鈴一樣即刻回報。
此外,軍情局還策反解放軍將領劉連昆爲我所用,並於96年臺海危機派上用場,打了場「傷亡慘重」卻精采的情報戰。在我情搜的絕密文件中,江澤民對劉連昆被我方吸收,大爲震怒。
96臺海危機是軍情局在大陸人員情報最活躍時刻,但也付出失事代價,唯遭中共逮捕判刑的情報員究竟有多少人,兩岸迄未公佈數字。據統計,第一次執行入陸任務,並無任何人失事,中共都是在情報員第二次入陸時,動手抓人。入陸失事的情報員,服刑期滿均返臺,沒有一人滯留大陸。唯不少人因受不了異樣眼光,且身分曝光,不再被軍情局賦予要職,遂選擇退役。
軍情官員表示,中共現今的「人臉辨識」系統做得很徹底,不僅在各通關口岸設置,甚至有更高階「步態識別系統」監控;軍情局自臺海危機後便不再派基幹赴陸,就算護照用化名躲過第一次,但第二次不管換什麼假身分,人臉與行走步態變不了,極易被拆穿,風險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