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民衆移除綠鬣蜥 120名額秒殺
爲擴大綠鬣蜥移除量能,林保署開放民衆加入「獵龍」行列,並祭出移除獎勵金。(臺南市政府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爲擴大綠鬣蜥移除量能,農業部林保署明年開放民衆加入「獵龍」行列,並祭出移除獎勵金。臺南市政府農業局12月開辦2場「鬣蜥達人」教育訓練課程,民衆參與踊躍,120個名額很快就秒殺;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陳宣汶說,想在1、2年內達到「清零」難度頗高,現在政策應爲長期控制策略,估計3到5年才能看到成效。
農業部林保署在2020年將綠鬣蜥列爲有害外來種,雖然近年各縣市積極捕捉移除,但族羣數似乎有增無減,該生物爲「全素主義者」,喜好吃植物的嫩芽、花,農民辛苦種植的農作物常被其吃光。
尤其綠鬣蜥容易逃竄,常棲息於地勢險峻及樹叢高處,難以捕捉,林保署精進移除對策,其中一項重要結論是請地方政府除了標案委託專業團隊或業者外,也開放個人或團體在受訓後發給識別證;同時,林保署將另組綠鬣蜥移除團隊,機動協力各縣市政府移除。
臺南市2015年首次在南區三爺宮溪中下游發現有綠鬣蜥族羣分佈,2018年到2020年擴散到安南、永康等區域,2021到2022年新增到鹽水、學甲區的大排流域,有由南向北擴散的趨勢;今年至今,臺南市綠鬣蜥捕捉數量超過1萬隻,突破往年紀錄。
對於綠鬣蜥在全臺的數量變化,研究學者陳宣汶表示,估算其數量有難度,太少偵測不到,太多又很難移除,以嘉義縣爲例,過去4、5年認爲在八掌溪沿岸最多,最近在嘉義六甲和雲林北港之間的北港溪發現新的繁殖地,代表即使在某一區投入很多人力,其族羣還是會擴散。
「移除外來種一定要趁早!」陳宣汶表示,海蟾蜍之所以移除成功,歸因於擴散前就移除。綠鬣蜥已經擴散,且巢穴又在不易到達或發現的沿岸、樹林。其繁殖速度快,如果1年沒有控制,很容易就恢復以往數量。
2場課程開放10小時內就額滿,一度遭網紅質疑「內定」。對此農業局駁斥,表示除在官網宣傳,也透過社羣媒體發佈訊息,一切合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