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翻轉 新二代嶄露頭角不是夢

臺灣各級學校110學年有29.6萬個新二代學生,佔全體學生數的7.2%。專家表示,未來新住民子女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指日可待。(桃園市中原國小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110學年新二代學生數【按父(母)原生地區或國家區分】、108~110學年各級學校新二代學生數及佔比

教育部公佈110學年各級學校新住民子女(新二代)學生數高達29.6萬人,佔全體學生的7.2%,他們的父親或母親以來自中國大陸、越南及印尼最多。教育專家說,10多年前新二代學生的學習表現普遍不好,但現已翻轉,國家教育研究院從2020年到2022年連續3年,每年針對同一批國中生進行研究檢測,其中也包含新二代,結果發現新二代學生和一般孩子的學習表現已經沒有落差,加上他們已融入臺灣社會,因經常隨爸媽回母國探親,讓他們具有更多國際交流經驗與語言優勢,未來新住民子女在臺灣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或位居要職,指日可待。

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校院的新二代學生數,分別有1.6萬人、7.9萬人、4.8萬人、7.2萬人及8.1萬人;至於新二代學生的父親或母親,來自大陸者有12.9萬人、越南10.5萬人、印尼2.6萬人。

10多年前,不論是國家教育研究院或是各大學學者進行的相關研究都顯示,新二代學生的學習表現明顯落後於臺灣本土學生。不過,這種刻板印象現在已完全被扭轉。

國教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主任蔡明學說,他們推動的「臺灣學生成就長期追蹤評量計劃」(TASAL),從2020年到2022年連續3年,每年對同一批6000個國中生進行檢測,其中包含800個新二代學生,調查研究發現新二代學生和一般本地學生的學習表現已經一樣。

投入新住民教育輔導20多年的桃園市中原國小校長黃木姻表示,早期臺灣許多跨國婚姻涉及買賣,譬如東南亞國家的女性透過仲介嫁給在臺灣婚姻市場缺乏競爭力的男性(身體差、年紀大或住偏鄉),這樣組成的家庭面臨教育資源不足,他們子女在學習上表現就不會好。

不過,黃木姻指出,政府從2008年起公告不能買賣婚姻,加上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相繼崛起,臺灣人到東南亞國家去做生意或是東南亞國家學生到臺灣就學,因跟當地人相戀而組成家庭,他們有好的經濟能力或學歷,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已不輸給臺灣家庭。

「現在新二代學生在校表現已不輸給本土學生,臺灣未來出現具有新住民子女背景的總統或行政院長,不遠矣。」黃木姻說,新二代在假期會跟媽媽回母國,他們具有較多跨國生活經驗,國際觀、文化觀比臺灣本土學生還強,未來在各項學習領域還將更具競爭力。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詹昭能表示,現在新二代學生在大學的人數超過8萬人,校園裡面常可聽到不同口音或看到不同膚色的學生,他們就是新二代。不過臺灣年輕一代對不同族羣的接受度很高,彼此可自然相處、沒有衝突。

不過,詹昭能說,愈來愈多新住民二代已從學校畢業,他們可能有一份好工作,甚至慢慢在各領域位居要職。以他觀察,臺灣社會愈來愈開放、包容,現在40歲以下的人,通常可接受新住民的好表現,年長一點的人一時可能還無法適應,但這種現象會被時間沖淡。

詹昭能比較擔心的是,新住民在臺灣的人口比例不小,未來在選舉時,有的政治人物爲了選票,可能會刻意操作族羣議題,屆時社會可能會陷入紛擾,臺灣應提早思考如何面對多族羣融合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