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縱深丨一碗飯的溫度

新學期開始,又有一批家長在爲中午孩子去哪兒吃飯而傷透腦筋。接回家?送去“小飯桌”?還是在學校吃配餐?在威海,中小學周邊很難找到“小飯桌”,孩子們絕大多數留在學校食堂集中就餐,家長的滿意度也一路走高。既要安全營養實惠,又要讓家長學生滿意,還要走通模式實現可持續運營,“威海模式”有哪些亮點,能給其他地區和學校帶來哪些啓發?記者走進了威海市中小學食堂的後廚,一起來跟隨鏡頭探尋究竟。

早上五點多,天色尚未大亮,望海園中學食堂的“媽媽員工”夏翠芬已經和同事們開始今天的工作。

自從兒子來到望海園中學上學,夏翠芬就進入學校食堂工作,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作爲媽媽,她的擔心和其他家長是相同的:孩子在學校吃的好不好?飯菜是否乾淨、美味、營養均衡?而作爲食堂員工,夏翠芬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夏翠芬對食堂的信賴來自她的親眼所見,而威海市食堂的優質服務,源於兩年來威海市教育局大力推行的中小學食堂改革。在威海,學校食堂大宗食材實行集中定點採購制度,明確米、面、蛋、奶等8大類原材料品質等級要求,目前已通過公開招標,擇優確定56個原材料品牌和44家供貨商,全部簽訂食品安全責任協議,實現統一管理、統一配送。

除了食材“品牌庫”,威海還開發標準菜單,建起“菜品庫”。以往,不同學校、不同食堂,甚至不同廚師做出的菜品口味、用料不盡相同。一道西紅柿炒蛋,是西紅柿多些還是雞蛋多些,沒有統一標準。威海組建專家團隊耗時4個月,在全省首創包含242道菜品的標準化學生餐食譜,從菜譜名稱、成品菜重量、主料和輔料重量數量佔比等方面進行標準化界定。早上七點,貨物清點完畢,操作間的員工們各司其職,按照今日食譜爲學生們準備豐盛的午餐。

上午九點多,翠竹小學的食堂逐漸忙碌起來。副校長江彩娥穿好白大褂、戴上衛生帽和口罩,進入後廚,她來看看今天孩子們的午飯準備得怎麼樣了。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面廣、量大、線長,從食材原料的把控抽檢、餐飲用具清潔衛生,到從業人員規範操作等,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校園食品安全才有保障。

從竈臺走到麪點間、儲物庫,江彩娥邊看邊問,發現問題隨時和食堂負責人溝通。在翠竹小學,不論是校長還是主任,只要走進食堂後廚,就自動變身爲食堂監督員和學生大家長,任何可能存在問題的蛛絲馬跡都不放過。今天翠竹小學的午餐有一道西紅柿炒雞蛋,在威海市教育局出臺的標準量化食譜榜上有名。陳海軍是這道菜的掌勺師傅,炒菜這麼多年,他還是頭一次這麼嚴格地按照配比做菜。

除了食譜上的242道菜品,翠竹小學還開發了不少學校特色菜。但新菜譜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要做什麼菜?校長江軍覺得,應該先聽聽孩子們想吃什麼。

校長信箱裝得下學校規劃的宏偉藍圖,也裝得下五年級小學生心心念唸的奶黃包。在翠竹小學,在食堂吃飽吃好、吃得開心和在教室用功讀書、認真學習同樣重要。除了校長信箱,學校還每月向學生髮放調查問卷,既要了解孩子們對本月飯菜的意見建議,也向學生徵集下月想吃的菜品。

瞭解孩子們的口味和喜好只是第一步,如何把飯菜做得營養均衡又美味可口,還得讓每天的食譜葷素合理,江軍又動起了腦筋。

目前,翠竹小學已經制定30道特色菜的標準菜譜,校長江軍在中午陪餐時,也越來越多地看到孩子們打開餐盒時驚喜的眼神。這天剛好是家長進校陪餐日,一年級新生的媽媽孫小瑋第一次走進學校食堂,今天她和孩子吃了同樣的配餐。

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發佈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學校在食品採購、食堂管理、供餐單位選擇等涉及學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項上,應當聽取家長委員會或者學生代表大會意見,保障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圍繞這次系列改革,去年8月,威海發放20萬份問卷,廣泛向中小學生、家長和相關企業徵求意見。威海市教育數字服務平臺搭載到“愛山東”面向社會公開,月瀏覽量超過5000人次。各學校每週組織學生家長入校陪餐,讓家長放下顧慮。

一個奶黃包、一碗炸醬麪、一塊烤鮁魚,食材雖小,承載的是學校對孩子們滿滿當當、熱氣騰騰的愛護。12點後,孩子們陸續吃完午餐,返回教室,忙活了一上午的食堂也逐漸安靜下來。明天孩子們吃什麼?江軍相信,明天中午的食堂,一定還會出現孩子們驚喜的感嘆聲。

校園供餐體量巨大、用餐羣體敏感、經營形式多樣、責任主體多元、社會關注程度高,不僅事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關係社會和諧穩定。確保校園食品質量,是老百姓期盼的實事好事,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一項良心工程。新學期,爲確保校園食品安全,讓廣大師生吃好吃飽,山東各地各有關部門加強協作、各盡其責,實現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監管,校園食品安全防線才能築得更加牢固,才能確保學生吃好、吃飽,全社會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