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大跳水!短劇逆襲電影票房?

作 者丨吳佳霖

編 輯丨樑鍾榮

短劇如春潮,帶雨晚來急。

12月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短劇市場的規模,今年有望超過電影票房總收入。

具體來看,據中國網絡視聽協會《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據行業機構預估,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預計到2027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據電影數據平臺貓眼統計,截至11月末,2024年中國電影票房已達400億元。業內預期內地電影全年總票房收入預計爲470億元。

此外,微短劇相關企業註冊量持續攀升,企業數量已突破8.3萬家。超七成用戶已經養成了看微短劇的習慣。其中,36.19%的用戶每天都看微短劇,38.15%的用戶每週要看好幾次,有65.78%的用戶曾重複觀看同一部劇。

微短劇——似乎重新定義了中國人的娛樂方式,全方位地洗刷了電影業曾經在熒屏的霸主地位。

然而,一個是“市場規模”,一個是“內地票房”,這兩者的統計口徑有何異同?另外,監管條例齊下、內容同質化嚴重,短劇行業如何應對發展瓶頸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了諸多業內人士,瞭解他們對此的看法。

“市場規模”與“內地票房”,統計口徑之差?

目前,業內廣爲流傳的市場規模數據源來自於艾瑞諮詢在2024年7月整理的信息。艾瑞諮詢公開信息顯示,微短劇行業市場規模的統計口徑爲包含用戶付費、廣告收入、版權分賬/分銷等形式產生的經濟價值。在這個統計口徑下,微短劇的市場規模將有望在五年內突破千億元。

圖 / 艾瑞諮詢

今年11月,這個數據由《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刷新。該報告顯示,據行業機構預估,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多位業內人士求證,結合權威機構對“內地電影全年總票房”的定義,可以將其概述爲一年內所有上映電影的票房收入總和,包括了國產電影和進口電影的票房收入。

綜合上述定義,在“中國票房”網站可以查詢到可供參考的中國曆年電影票房數據,與微短劇的市場規模進行比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數據如下:

受疫情衝擊,線下影業遭受了較大的風波,在2020年折戟後迎來了後幾年的劇烈波動,但都沒有超過2019年的數據。

實際上,對於電影票房,全球電影業都面臨流媒體平臺競爭等挑戰。據美國電影數據平臺Box Office Mojo數據,北美市場今年迄今的票房收入同比下降11%。中國電影家協會與燈塔研究院聯合發佈的報告指出,2024年觀衆消費更趨理性,與電影相關的消費增長放緩,電影業持續面臨其他娛樂活動的競爭。

而微短劇則在這個時機線上入場,前期積攢了經驗與資本後,於2023年迎來了集中爆發,並在2024年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是此消彼長,還是百花齊放?

短劇價格也開始“大跳水”了。

外人看上去繁花似錦的短劇行業,內里人難免也覺得烈火烹油,“9.9”的價格戰之風還是刮到了短劇行業。

“我覺得這件事沒這麼好說,11月的數據在下滑,最近行業的大盤數據不太好。監管愈發嚴格,內容同質化更嚴重。另外,平臺的流量推送在調整,激烈競爭下充值單價也在下降,之前一部劇也許可以充值到大幾十,現在基本已經都變成9.9、4.9解鎖全集了。”騎士集團的符棟棟時刻關心着市場動向,認爲現在短劇行業並不好做,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顯得有些憂心。

“付費市場的人均消費金額在下降,而免費模式之下,誰來買單呢?”他反問道。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認爲,免費模式是市場的增量,“短劇行業正在快速發展階段,明年免費短劇發展更快後,可能市場會更大。”

“我覺得微短劇和電影票房的數量差還會繼續拉大。有些在做院線投資的朋友,物業已經不要房租了,只要分利潤,最後都幹不下去。優質內容的缺失,實體經濟的冷淡,造成了電影院營收的下滑。另一方面,微短劇雖然受到了內容監管和同質化競爭,但更順應現在的經濟情況。”達瓦科技的高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預測,微短劇和影視票房的差額會越來越多。

“互聯網產品肯定是更便利的,但這是兩種不同的質感,短劇是快節奏的速成品,電影是有深度的長線敘事,兩者在題材上沒有可比性,我更贊成百花齊放,而不是取代的說法。”光盒動力的監製Heidi認爲。

另一端,電影人和短劇人對這件事的看法,頗有些兩極分化。

“震驚,但好像也理所當然。”在傳統影視行業供職的長劇編輯青桐說,“今年電影業不太好做,我都想辭職專門去做短劇編輯了。”

根據上述白皮書,截至2024年6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到5.76億人,佔整體網民的52.4%,呈穩步增長態勢。微短劇用戶規模已超越網絡外賣、網絡文學、網約車和網絡音頻等多類基礎數字服務,成爲數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簡小琪

21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