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見德國會訪團 蔡英文:臺灣朝人權立國理念邁進

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總統今天接見「德國國會人權委員會訪團」表示,臺灣不是聯合國成員,但主動建立國家人權報告審查機制,持續朝向「人權立國」理念邁進,期盼訪團把臺灣接軌國際人權體系的努力,分享給國際社會。德國議員海特表示,他們注意到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對臺灣提出的威嚇,目前臺灣在媒體自由方面還有一些限制,那應該是因爲中國有一些干預的企圖。

海特今天率領訪團由外交部次長蔡明彥陪同,赴總統府拜會蔡英文,蔡英文表示,臺灣和德國在許多重要領域,都具有深厚的合作關係。在貿易領域,去年臺德貿易總額突破2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這6年來,臺灣和德國也陸續簽署多項合作協議,範圍包括科技、能源轉型、金融監理及轉型正義等不同領域,成果非常豐碩。臺灣和德國也是共享民主自由價值的重要夥伴,她感謝德國在國際上對臺灣的堅定支持。

德國是今年度G7輪值主席國,也透過G7外長的聯合聲明,表達維持臺海和平的重要性。此外,今年德國國會也首度通過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德國健康部長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也在WHA大會上,明確表達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

對於德國對臺灣的堅定支持,蔡英文代表臺灣人民表達最深的感謝,她說,臺灣和德國對於人權理念都有堅定的支持,也做了許多重要的努力。臺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成員,但是我們主動建立國家人權報告審查機制,邀請國際人權專家來到臺灣,建構國際人權對話平臺。目前爲止已經發表了三次國家報告。

此外,我們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國內法化,進一步強化兩公約在臺灣的落實。2020年設置符合聯合國「巴黎原則」的獨立人權機構,也就是人權委員會,讓人權理念更能夠向下紮根,並且持續朝向「人權立國」的理念邁進。

蔡英文表示,訪團此次訪問也將和許多人權相關議題NGO進行交流,希望訪團能夠把臺灣接軌國際人權體系的努力,以及我們對民主、自由、人權的重視,分享給國際社會。

海特表示,他很高興全世界在新冠疫情後,已慢慢鬆綁國境限制,訪團終於有機會可以親自來到臺灣,也希望此行可以深化及推動德國與臺灣的關係。他們站在臺灣人民的這一邊,也要向臺灣人民問好。

他說,德國與臺灣有長年的友好關係,而且在歷史上也有一些類似的共通點。例如,德國1989年經過一個和平的革命,邁向民主自由的方向;臺灣也是在1987年解嚴後,很快地發展民主。

海特指出,德國國會「人權委員會」,在這半年內協助處理全世界所發生的一些危機,例如俄羅斯跟烏克蘭的戰爭,或東非的乾旱等,目前全世界所發生的一些浩劫。這次會期的另外一個重點是制度性的競爭,人權在國際秩序中,是不可取代的,「以此角度來看,訪團來臺訪問是理所當然的」。

他說,他們瞭解臺灣,面對強鄰中國的情況相當複雜,注意到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對臺灣提出的威嚇,及美國國會裴洛西議長來臺後,中國的反應,也知道中國對香港所帶來的影響。

海特認爲,臺灣是制度性競爭的最前線,臺灣不只面對口頭上的威嚇,而是面對真正的軍事威嚇。從德國的角度來看,海峽的現狀如果要改變,必須用和平的方法,而且必須要雙方都達到共同的意志纔可以改變。他們希望瞭解臺灣在面對中國的威嚇和滲透下,要如何捍衛自己的國家,也同時想要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海特提到,他們對臺灣的媒體自由印象非常深刻,同時也瞭解,如果目前臺灣在媒體自由方面還有一些限制,「那應該是爲了保護自己,因爲中國一直有一些干預的企圖」。

他知道臺灣還是有宣判死刑的情況,作爲一位基督教信徒、法學者及人權推動者,他認爲死刑是非常不人道的懲罰,不只是對死刑犯,對要判決死刑的法官及執行死刑的官員來說,都很不人道。

海特重申,德國跟臺灣的友誼關係非常良好,在很多不同的領域,包括經濟、法學、科學、文化方面,都有很密切的合作,希望未來可以更深化彼此的貿易及科學交流,也期盼深化政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