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國外/南韓 電商回收包材 星國 逐年減少用量

新加坡爲減少廢棄物並提倡回收再利用,從二○一四年起就規範大型飯店、購物中心、工廠、倉庫、會展中心等,需提交廢棄物處理、回收數據及廢棄物減量計劃;二○二一年再擴大要求提交包裝數據及減量報告,韓國則推外送循環容器。環團建議借鏡國外,透過政策讓臺灣免於從全球減塑列車脫軌。

在新加坡,年營業額超過一億新幣(臺幣約廿三點三億元)的超市業者,除禁止提供塑膠袋,若消費者需要,每個一次性塑膠袋無論材質需收費至少五分新幣(約臺幣十二元),並在廢棄物處理報告中明確指出塑膠袋使用數量、袋子收益及如何使用款項,並要求逐年減少使用量。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也指出,南韓酷彭在當地實施包材循環容器的政策,如同韓劇民衆在家叫外送食物一樣,酷彭在運送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時,採用循環容器包裝送至指定地點,一段時間後再返回指定地點回收容器。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說,環境部應參考更積極的國際案例,像是荷蘭外帶餐飲容器須額外付費、法國內用禁用一次性餐具、奧地利規定零售業販賣飲料必須有一定比例爲重複使用容器,透過政策從源頭減少塑膠及一次性用品,讓臺灣免於從全球減塑列車脫軌。

環境部循環署長賴瑩瑩表示,各國家的國情不同,新加坡僅由業者提出自主減量計劃,臺灣從二○○二年起就有法令規定許多場所進行減塑政策,目前也導入改變包裝型態、使用少塑等綠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