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盛豐衍的“量化黑盒”

作者:北丐資產配置實戰

來源:雪球

01

值不值入場?

公募量化基金裡面,盛豐衍算是比較出色的一位,從小學奧數,又學了計算機,最後紮根於量化投研,自成一套體系,在我看來,和國內頂級私募量化機構的頭面人物也有一拼,雖然後者可能更出色些,但是,畢竟私募要100萬才能買,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如果在公募基金裡面,有量化投資做的可以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10塊錢就可以上車。

不過,哪怕是10塊錢的入場券,我想搞清楚,到底值不值,是否適合自己,尤其是在當下,一切信仰、邏輯、牛鬼蛇神都崩塌的2022年1季度,所有價值、成長,頂流、股神都一敗塗地的時候,更需要深刻的學習反思。

02

量化成長勝過指數增強

盛豐衍的量化成長和他管理的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一樣,都對標中證500指數,不過後者和中證500指數的關係更密切一些,業績比較基準爲95%的中證500指數,前者只有75%。從業績表現上看,量化成長基金更勝一籌。

從2019年4月到現在,量化成長近3年的年化收益率爲27.62%,中證500指數增強僅有18.26%,他們倆的回撤差不多,平均都在-25%,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最高漲幅方面,量化成長遠遠勝過中證500指數增強。

不過,從年初以來,量化成長的回撤比指數增強也大了不少,核心原因在於整個成長風格的集體殺跌。

那麼,盛豐衍是如何做量化的?

03

他,還能相信嗎?

結合中國基金報今年3月對他做的一次訪談,我來總結解析下他的投資理念,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我看了B站上發佈的視頻訪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搜,總結以下幾點直觀的感覺。

1 他的量化是基本面量化,80%以上的因子都是低頻的估值、財務方面的因子,比如,市盈率、ROE、營收增速、量價等,這和股票、商品的高頻量化策略有着本質區別,專注於市值排名在100-1000的中盤公司,中證500成分股是他的大本營。

2 他不搞純量化,7分量化+3分主觀,主要是2017年吃過虧,模型沒有有效識別出大市值因子的崛起,反應較慢。用一個人工輔助自動駕駛系統去形容他的投資運作體系更合適些。

3 他的因子有效期在2年左右,每個月會持續的審視更新,這個對於基本面量化來說,我認爲沒啥大問題。因子庫的完善方面會持續向權益類主動基金去學習更新,量化基金的模型就相當於基金經理,所以有效、高勝率、可持續的因子庫非常重要,也是量化基金制勝的法寶。

4 他死磕成長股,未來3-5年非常看好的兩個賽道是芯片和人工智能,2021年年末新發了這兩個賽道的指數增強基金,年初以來,虧的比較慘。

安慰的原話如下:

“在比較長維度,就是3到5年維度上,我們更看好兩個行業,一個是芯片,一個是人工智能。站在這麼長的維度上,它短期的估值是什麼?這個季度下個季度它賺錢怎樣,可能就不那麼重要了。站在這麼長的維度上,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個行業的成長是不是跟我們整個國家的發展跟社會的發展是同頻的,如果這個行業發展得很好,從業者都賺到了錢,對整個國家社會都是更有利的,這個行業蓬勃發展的概率就會更大。

所以根據這樣邏輯,我們選擇這兩個行業,芯片和人工智能,這都是我們當下社會上最緊缺的一些東西”

買基金本質上就是投資這個基金經理,你要考慮的是,你有沒有能力分辨他說的是對的、有價值的,是否值得去信任?是否契合自己的認知。

04

他,還能買嗎?

從業績表現上看,在整個公募基金裡面,西部利得量化成長這三年以來,在可比基金裡面做的是最好的,也遠超他管理的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不過從他訪談的情況來看,量化成長選股的範圍應該超過中證500的成分股範圍,在中盤900裡面選股,這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更像是一箇中證500+中證1000的指數增強基金。

中證500和中證1000是成長風格的代表,盛豐衍做出了明顯的超額收益,下圖的灰色曲線代表中證500指數。

如下表,中證500指數近3年的年化收益率僅有4.31%,西部利得量化成長的年化收益率爲27.62%,是前者的6倍還多,在平凡中幹出了成績!

從投資體系上看,他已形成自己相對穩定的模式,並且也在不斷進化,100%說未來怎樣一定是瞎說,留給各位看官自己去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