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兆人民幣理財產品8月到期 大陸銀行面臨「贖回潮」壓力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截至今年6月末,大陸的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爲25.34兆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底縮水超過2兆元,顯示投資者情緒偏謹慎。同時,8月近3兆元理財產品將到期,大陸銀行面臨着投資者集中贖回的壓力增加。

《經濟參考報》報導,大陸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近日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大陸共有265家銀行機構和30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合計規模爲25.34兆元,年減13.07%,較去年底的27.65兆元減少2.31兆元。

財信研究院金融團隊報告分析稱,近五年來,銀行理財經歷了2019年至2021年連續三年規模穩步提升後,2022年6月末達到階段性高點29.15兆元,此後受股債市場波動、淨值大幅回撤影響,理財客戶出現資金搬家,理財規模開始持續下滑。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目前大陸的投資情緒處於恢復階段,受宏觀經濟波動,投資者情緒偏謹慎,市場利率中樞下移,理財產品收益率較前幾年明顯回落且淨值波動有所增大;另外,也與居民多元化資產配置有關,比如居民增加基金、儲蓄類產品等方面的配置以及增加消費支出等行爲,勢必影響銀行理財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廣發證券固收團隊測算指出,8月銀行理財存量產品到期規模爲2.8兆元,達2023年以來單月最高點。大量產品集中到期,有可能引發投資者集中贖回,進而產生「贖回潮」,而「贖回潮」對銀行理財公司、債市、投資者都有負面影響。

對此,中金公司研報認爲,8月銀行理財規模有望延續增長,但增幅或有所放緩。信用債整體需求仍在,中短久期信用債收益率和利差或維持低位甚至會有所壓縮,銀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需求可能會有所減弱,其收益率波動性可能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