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至,“六十年不遇”,三大特點,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
冬季裡重要節氣“冬至”節氣要到了,在古代又被叫作“日短”、“日短至”、“日南至”等,是我國最早測定的節氣,早在2500多年的春秋時期就被古人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測定出來了,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氣。古人通過長期的觀察和測算,發現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爲傾科,太陽高度角最小,北半球受太陽照射的時間最短。這天過後不再往南走了,而是開始走“回頭路”了,即從南迴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太陽光逐漸增強。因此,這天成爲北半球各地一年中自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冬至標示着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人新的循環。並且,“子月”裡有兩個節氣,分別是月初的大雪節氣和月中的冬至節氣,對應的“十二消息卦中”的“復卦”,是由上面5根陰爻和下面1根陽爻組成。這1根陽爻是由立冬和小雪節氣時慢慢升上來的,因此,古人認爲陰極之至,陽氣始生,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升發漸強,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今年冬至不一般,交節這天公曆上12月21日,農曆上是十一月二十一,2024年之後,下一次公曆是12月21日同時農曆也是十一月二十一的冬至,要等到2081年。因此,說今年冬至“六十年不遇”也不爲過!
另外,今年冬至這天有“三大特點”與往年大不同,能夠預判接下來冬天的冷暖。那麼,這3個特點具體指什麼?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下面來具體看一下!第一大特點:今年冬至在“月尾”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的組成部分,並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其中,歲首是立春,月首是交節日,如大雪節氣是干支歷“子月”的起始,冬至節氣的最後一天是“子月”的最後一天。而干支歷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運行規律基礎制定,年的長度等同“迴歸年”。所以,我們看到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上是比較固定的,前後不差1-2日。但節氣對應的農曆日期就沒那麼固定的,有的年份在“月頭”(上旬),有的年份在“月中”(中旬),有的年份在“月尾”(下旬)。今年的冬至是交節在農曆十一月廿一日,落在了農曆十一月的下旬,是民間說法中的在“月尾”。老話說“冬在頭,賣被去置牛;冬在中,十個牛欄九個空;冬在尾,賣牛去買被。”今年是冬至在“月尾”,預示着今年冬天,冬至後可能會相對常年偏冷一些。
第二大特點:今年冬至是“晚冬至”民間把冬至交節時間落在午時之前稱爲是“早冬至”,把冬至交節時間落在午時之後稱爲是“晚冬至”。今年冬至交節在公曆12月21日這天的17點20分20秒,是民間說法中的“晚冬至”。老話說“早冬至穿單衣,晚冬至凍死牛”“冬至來得早,三九穿單衣;冬至來得晚,三九三層棉”,意味着今年冬至後“三九天”可能會較常年偏冷。第三個特點:今年冬至數九是“公九”由於冬至前後冷暖變化不明顯,“交九”早晚幾天、氣溫高低幾攝氏度沒多大區別。因此,現在“數九”就從冬至這天開始了!從冬至這天開始,九天爲“一九”,再往後數九天爲“二九”,數完“九九”,就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了。按民間的說法,冬至數九也是“公母”的,即把冬至這天對應的農曆日期爲“單數”的,稱爲是“公九”,把對應農曆日期爲“雙數”的稱爲是“母九”。今年冬至這天的農曆日期是十一月廿一,顯然是“公九”。老話說“公九凍死牛,母九穿單衣”,預示着今年冬至後比較寒冷
古人認爲冬至這天是陰陽相爭的一天,是判斷冬天冷暖的好時機,留下了很多相關農諺,分享幾句,看看準不準:1、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2、冬至比較暖,烤火到小滿;3、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4、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5、冬至雪紛紛,冬天雨雪多;6、冬至雨淋淋,春節好天空;7、冬至北風吹,三九凍死牛;8、冬至暖烘烘,冬天不穿襖;9、冬至在月尾,幹寒凍死;10、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以上這些農諺都是古人通過千百年來細微觀察和記錄總結出來的,雖然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侷限性,但畢竟是經驗結晶,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我們可以先收藏起來,過後對照一下,看看還準不準了!#2025年冬至有啥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