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健康》高血壓標準下修!新指引:居家血壓更重要

高血壓標準下修!將出刊新指引:居家血壓更重要。(示意圖/Shutterstock)

傳統高血壓定義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爲基準,但根據近期研究發現,尤其是中老年熟齡者,如果能將血壓控制在130/80以下,可降低超過兩成的心血管風險。臺灣高血壓學會正着手研擬新版「高血壓治療指引」,其中將有兩項與現行指引不同的重要改變,其一是將高血壓標準,由現行數值140/90 ,下修爲130/80,且適用於所有病人。

●熟齡族血壓高一點是正常的?醫疾呼:錯誤觀念

臺灣高血壓學會教育委員會主委鄭浩民指出,網傳熟齡者因本身老化,因此「血壓比年輕人高一點是正常的」,這是錯誤而危險的想法。依據過往文獻統計,控制好高血壓,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減少2成,腦中風風險減少4成,心臟衰竭風險減少5成。

以現行臺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來看,正常人的血壓收縮壓應小於120且舒張壓應小於80,且兩指標都須達標,任一超標都屬異常。如果血壓來到140/90,就屬高血壓。

根據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王宗道醫師所參與歷時3年的跨國合作研究發現,中老年華人若能將收縮壓控制130/80以下,心血管疾病風險會下降26%、急性心衰竭風險更能大降逾7成。即將在今年五月出版的臺灣新版「高血壓治療指引」中,預計就會將高血壓標準降爲130/80mmHg。

●避免「白袍症候羣」誤判數值 「居家血壓」將成就醫依循

血壓數值既然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標,現行的到院量測血壓、以在院量測數據診治高血壓的醫療方式,也將有所改變。鄭浩民醫師指出,許多人覺得在醫院量測的血壓都偏高,往往是受到「白袍症候羣」效應的影響。

所謂「白袍症候羣」,是指患者在醫院時情緒較爲緊繃、見到醫護人員感到緊張,或剛匆忙到院還沒有休息就量測血壓、心跳,測出的數值往往有所偏頗。鄭浩民醫師強調,新版「高血壓治療指引」與舊版的第二項不同,就是會建議將門診血壓數值改爲「居家量測血壓紀錄」,讓數值更爲精確。

●居家正確量血壓 掌握722原則

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蘇上豪醫師提醒,居家量測血壓時,務必掌握722原則:每週量測7天、早上2次、晚上2次,可以左右手都量,並以一週平均數值爲基準。

正確量血壓。(圖/中時新聞網陳友齡製圖)

●血壓忽高忽低也不行!遵照醫囑勿自行停藥 日常飲食有準則

成人滿18歲後,都該養成居家定時量血壓的習慣。尤其有高血壓家族史,又屬肥胖體型者,更要從年輕時就開始調整生活型態。日常採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避免加工及醃漬食品、選擇新鮮的原型食物,並且維持適度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纔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調控血壓的健康飲食習慣。(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高血壓防治手冊》)

此外,已是高血壓以及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及熟齡族,血壓控制更爲重要。不但要落實良好生活型態,更要遵照醫囑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醫師強調,血壓若是忽高忽低,更容易誘發心血管重症或導致暈倒、跌倒等意外,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