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創新下一波方向何在? 專家建議關注數字金融服務均衡性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道

近年來,金融科技在經歷多輪嚴監管與整改後,業務模式與技術創新點不斷演變。什麼是值得鼓勵的創新方向?市場也在發展中不斷校準。

“金融科技創新需要更加關注均衡性,如果中小微企業得不到格外的幫助,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會與大型企業形成代際的差距。如何構建層次更加豐富的數字金融生態,體現數字金融服務的普惠性,這是當下有待解決的問題。”

5月30日,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在“第九屆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啓動儀式上做出如上表述。

楊凱生在接受《中國經營報》等媒體採訪時進一步表示,應該堅定發展多層次的、多元化的融資市場,以滿足不同企業在不同生命週期中的金融需求,這一過程中需要整個金融系統協同作用,也需要金融業不斷地改革發展。

關注數字金融服務的均衡性

“進入數字化時代,特別是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以後,金融業除了面臨技術性變革以外,更重要的是金融文化和經營理念的變革。”楊凱生認爲,銀行數字化需求已經發生根本變化,經營環境從過去被動式服務更多轉入主動式服務,產業、政務、生活運作模式都在不斷升級、轉型,各種新的需求被催生出來。

他認爲,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在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當中,尤其需要注重對客戶的幫助,更加關注數字金融服務的均衡性。

具體看,一方面,需要注意對中小微企業提供普惠數字金融服務,消除與大型企業間的代際差距。如何構建層次更豐富的數字金融生態,體現數字金融服務的普惠性,這是當下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注意彌合C端的數字鴻溝,這也是金融人民性的重要體現。不同人羣對於數字化發展成果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存在差異,但不管數字金融怎麼發展,不應成爲部分人羣獲取金融服務的新障礙。

作爲上一屆案例評選獲獎機構,交通銀行、微衆銀行和火山引擎在現場介紹了創新業務與經驗。整體來看,人工智能、開源大模型基礎上的金融垂類精準調用以及針對金融機構的運營技術與模式創新,成爲受到市場和專家認可的金融科技創新方向,也折射出當下機構的業務競爭重點。

數字金融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事實上,數字金融是過去20年裡中國金融體系最重要的創新之一。我國在移動支付、在線投資理財、大科技借貸、手機銀行、場景化金融服務等領域全球領先,但面向未來,金融科技的創新側重是市場機構關注的焦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黃卓認爲,未來數字金融將呈現四個發展趨勢。

第一,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數字金融。ChatGPT和生成式AI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標誌着人工智能應用跨越奇點。未來,數字員工、智能辦公助手、智能風控、投資者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第二,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的數字金融。針對差異性的產業需求和獨有的數據特點,需要金融科技企業探索出適配的數字化金融服務。

第三,數據要素驅動的數字金融。隨着數據成爲新的生產要素,未來公共數據有望進入規範流通和使用,有助於金融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基於數據的金融服務。

第四,跨境數字金融與中國數字金融/金融科技企業出海。這不僅能提升我國數字金融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也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很好的底層支撐。

上述趨勢在爲機構提供創新佈局方向的同時,其實已經在市場實踐中得到了部分驗證。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在平臺類金融和針對個人消費金融的助貸模式公司之外,一些專注AI、產業金融、跨境金融領域的垂類機構已經嶄露頭角,甚至受到資本市場的歡迎。

(編輯:何莎莎 審覈:朱紫雲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