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運動了嗎?  每天運動可以節省30%保費

▲(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ixabay)

文/特約撰述 福澤喬最近生活有兩件事情很有感觸,因爲工作忙碌,不是那麼有空可以抽出時間運動,於是把通勤的方式改成了騎Ubike上班。也因爲經常運動才發現健保的保費似乎不會因爲運動而有所調整?這樣的保險模式到底對不對?如果一個經常保持運動習慣,好好照顧自己身體的人,爲什麼在保費上不能有些獎勵措施?所謂預防重於治療,實際的鼓勵運動照顧自己身體,是不是會把整體社會導向更健康的方向呢?

經常運動維持身體健康 就能享有便宜的健康保險

日本從去年開始,壽險業界不約而同推出一款保險項目,稱爲「健康增進型保險」。透過運動穿戴裝置,每天計算投保者的運動量,只要天天保持8,000步以上的運動量,第三年的保費就可以調降。另外一種透過半年一次健康檢查的方式,設定整體評估身體的健康年齡。例如在投保時,健康檢查出來的身體年齡是40歲,經過兩年努力運動,第三年檢查出來年齡降爲35歲的話,保費也會等比例的下降。

透過明確的獎勵措施 鼓勵每個人保持健康好身材

這種健康增進型的保險模式,從保險公司角度來看,重點不在於從保費上獲得豐厚的利益,而是以薄利多銷的模式,透過現代人健康意識擡頭,提升消費者的投保意願。例如,最近住友生命公司與南非的Discovery保險公司合作推出的Japan Vitality Project就是典型例子。消費者投保之後,投保人可以透過運動以及飲食管理,保持身體的健康,兩年後的保費最多可以節省30%,但是反過來說,如果這兩年之間沒有持續的運動甚至變胖!兩年後的保費有可能調高10%。

運動貨幣形成生態鏈 越常運動越省錢

實際保費的增減,可以有效刺激投保人持續有效地維持身體健康,這項保險透過行動心理學原理,達成保險公司與投保人雙贏局面。保險公司甚至還找了包括運動穿戴裝置的廠商、健康食品的廠商,共同開發專屬的運動APP,這個APP可以透過隨身穿戴的機制,把投保人每一天的活動模式、飲食習慣、心跳身體資訊,都上傳到雲端。經過雲端整合之後,還可以回饋相對應的點數,投保人拿着這些點數就能前往與保險公司合作的店家兌換飲料運動用品或是調降保費。

健康行動心理學 事前預防勝於事後治療日本幾家大型的保險公司,像是東京海上保險、第一生命、明治安田生命以及住友生命會陸續推出這些具有互動性質的保險商品,除了日本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擡頭之外,行政單位在背後的助攻也是不可忽視的主因。日本因爲高齡化,行政單位必須負擔支出的醫療保險費用年年增高,透過有效的運動以及健康管理,讓年長者即便年紀增長在身體也能保持最佳狀態,對於醫療費資源的妥善利用也會有一定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