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違法補課”已落地,家長如何應對挑戰,提出6點教育思路
引言
在前段時間,教育部出臺了《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核心內容就是:提出禁止違法補課,並對7類問題立規定則,從重處罰,10月15日起正式執行。
這其實已經給我們家長髮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孩子的教育重心將更多地迴歸到家庭,父母的角色也將更加地凸顯。
如果我們家長此時還在盲目地依賴學區房和校外補習班,而沒有任何的與時俱進,那麼,在未來幾年孩子大概率要吃上大虧。
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那就是雙減新政雖然已經實施了蠻長的一段時間,但不少家長仍舊感到迷茫,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家長們的迷茫在於不知道如何去適應雙減新政的變化,不知道要如何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以更好地適應當下教育的變革和孩子的成長。
相信有不少家長最大的擔心就是現在沒有校外學科補習班,孩子會不會被同齡人拉開差距。
但實際上,根據我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我發現,孩子之間的差異在根本上是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理念和陪伴,而不是校外學科補習班。
校外學科補習班對孩子的學習只是起到輔助性的作用。
雙減新政最新規定的落地,意味着家庭教育要轉型,這顯然對很多家長提出了挑戰。
只有更科學、更合理的家庭教育規劃,才能培養出一個真正優秀的孩子。
01 雙減是挑戰也是機遇,家長調整心態很關鍵
當下雙減新政帶給我們最爲直觀的感受倒不是孩子作業量的減少,而是校外補習班的逐漸消失。
這對以往習慣於依賴校外補習的家庭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讓不少家長感到茫然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如果我們換種思維方式,就會發現,雙減是挑戰也是機遇,只要我們調整好心態,正視眼前的困難,就能在“雙減新政”的大潮流中幫孩子找到前行的正確方向。
要在“雙減新政”這個大潮流中引領孩子暢遊,和家長的教育認知水平有着直接關係。
教育認知水平越高的家長,就越是善於抓住教育契機,也就越能幫助成長中的孩子少走很多的彎路。
02 校外補習被限制,更加凸顯家長的教育作用
隨着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校外補習機構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現在教育重回學校和家庭,更加凸顯家長的教育作用,也意味着家長承擔了更大的教育責任。
當然,這裡的教育責任並不只是督促孩子的學業,還包括孩子的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品格塑造、思維訓練及三觀打造等方面。
任何一家外部教育機構,無論其自詡自己的教育水平有多高,都無法完全替代父母的角色。
孩子在成長中,如果缺失了父母的高質量陪伴,將會出現種種教育問題。
在雙減新政的背景下,家長的角色和職責其實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成爲孩子的主要教育引導者和習慣塑造者,以往倚重的校外學科補習班在家庭中已經漸漸淡化。
03 在孩子心中種下學習的種子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除學校之外最爲重要的成長舞臺之一。
面對教育迴歸家庭和學校的現實,有不少家長很擔心自己教不好孩子。
這也是當下家長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憑藉自己的力量,幫助孩子在心中種下學習的種子。
要實現這個目標並非易事,這離不開家長的教育智慧和努力。
如何在孩子心中種下學習的種子?這裡可以爲大家提供以下幾條教育思路: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到學習的價值,在心中種下學習的種子。
04 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堅韌的意志力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無論是學習習慣、意志力還是人生態度,這些都是孩子成功的關鍵因素。
而這三大因素的培養,都需要父母對孩子悉心教導之後纔有可能養成。
以前很多在校外補習的孩子,補習效果之所以普遍不理想,主要是因爲孩子缺少好的學習習慣、堅韌的意志力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等。
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果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在補習班上完課回到家之後,就很難通過包括有效的時間管理等在內的學習習慣,把課上的知識進行夯實鞏固和延伸拓展。
如果沒有堅韌的意志力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只要一遇到點困難和挫折,就會輕易放棄。
毫無疑問,這三大因素的培養,要比單純的知識掌握更能影響孩子的未來,爲孩子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這也是我們爲人父母者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
05 不僅教孩子知識,更要培養自學能力、批判思維和創新思想
在大多數校外補習班裡,出於維持補習機構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輔導老師更關注的是學生眼前的考試分數,所以他們採用的多半是灌輸式的學習方式。
也就是說,校外補習班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特定動力去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批判思維和創新思想等。
教育孩子,我們不能只滿足於給孩子灌輸學科知識,更應重視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批判思維和創新思想等。
當孩子有了自學能力,他們就能在不依賴於父母的情況下,自主獲取知識、獨立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批判式思維可以提升孩子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使他們成長爲一個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而創新思想則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06 不能只看眼前的成績,更要看孩子未來的長遠發展
教育的真諦在於栽下一棵能在未來風雨中屹立不倒的大樹。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僅僅只關注眼前的成績,而忽視了孩子未來的長遠發展。
這是因爲,對孩子來說,當下的成績只是一種短期反饋和階段性成果,並不代表他們的未來發展情況,而教育的本質在於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和品格素養等。
如果我們只看孩子當下的成績,很容易忽視了孩子未來的潛能。
過程遠比結果重要。我們要從鼓勵孩子追求自我、激發內在動力及實現自我價值入手,並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孩子的長遠發展上,這樣才能真正讓孩子贏在未來。
對我們家長來說,已不能再用過去那種老套單一的教育模式去培養孩子了,我們要有與時俱進的教育思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格局放大一些、目光放長遠一些,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
結語
在“雙減”新政下,孩子已和校外補習班漸行漸遠,最顯著的變化是教育重歸家庭,父母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就需要我們父母爲孩子提供更多元、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同時也更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教育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科學育人,爲孩子找到更合適的成長“”土壤,爲他們提供足夠的“陽光和水分”,終會看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