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長踩雷苦民眾 大家要有準備

五日臺股指數大跳水,創下臺灣史上最大的跌點及跌幅,再改寫二日史上首次下跌超過千點的紀錄,而全球股市也幾乎全面崩跌。經濟部長郭智輝卻只是雲淡風輕地說:「大家要有準備,這是景氣循環的一部分」。不僅沒提出因應措施,連正面喊話都免了,如此事不關己的態度,連自家立委都看不下去,要求他謹言慎行。

更令人意外的是,面對地緣政治的風險,以及全球景氣衰退的陰影,郭部長竟對媒體放話表示,爲反映成本,水、電都應漲價。如此政治不正確的論點,再次引來執政黨立委的撻伐。

郭部長來自業界,原本各界對他有高度期待。惟他上任後就被執政黨立委「教訓」,他也立刻放棄支持核能的態度,這讓寄望他改善我國能源轉型困境的民衆,瞬間期待落空。

此外,郭部長的兩大政策主軸—「境外關內(在海外設科技園區,帶領檯商走出去)」、「境內關外(以臺灣魅力把外國人吸引進來)」也是疑點重重:

其一,政策互相矛盾。境外關內是要將臺灣優勢產業,如半導體,複製到國外;而境內關外則是要以臺灣完整的供應鏈,吸引全球半導體大廠來臺設廠,這種明顯矛盾的政策目標,令人霧裡看花。

其二,政策只服務少數跨國企業。境外關內涉及海外土地取得,以及在地國關稅及公權力行使等複雜議題,恐不易執行,且須花大筆公帑,惟僅服務少數財力雄厚之跨國企業,是否合理?

其三,政策遠離民衆。郭部長曾表示,要透過境內關外,讓臺灣四年內米其林星星增加爲五百顆。姑且不論這是否吹牛皮,筆者認爲,這如同政府只照顧半導體產業一樣。看在爲通膨所苦,又要忍受水電雙漲的一般民衆眼裡,難免會想,政府如此照顧高端產業及高端消費,實在令人不解。

解嚴後,少數幾位來自產業界的經濟部長任期都不長,郭部長與其恩師黃營杉先後擔任經濟部長,一時傳爲政壇佳話。惟黃過去施政屢屢引發爭議,僅六個月就黯然下臺。

郭智輝部長是成功的企業家,建議他施政考量應更全面,不應只想到有錢人或自己的產業,否則其仕途恐怕就要步上恩師的後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