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豪擲15億元加碼香港市場

京東正進一步加碼香港市場。

9月30日,京東宣佈初期在香港市場投入人民幣15億元,長期上不封頂,投入將主要用於商品價格補貼、物流補貼及服務優化等方面。

同時,京東還面向香港地區用戶推出自營滿299元免運費送上門服務(免運10KG),覆蓋電子產品、家電傢俱、服飾美妝、寵物用品等京東自營品,並上線“一件免運費”專區,包括小家電、快消日用品、方便食品、家裝汽配等。

香港市場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意義,是國內電商巨頭走向全球市場的重要一步。近一兩年來,多家企業紛紛宣佈加碼香港市場,也讓該區域成爲電商、快遞物流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就在幾天前,淘寶宣佈將投入10億元人民幣把香港變成包郵區,並從10月1日開始,推出限時滿99元包郵到港服務。在香港,淘寶原本的包郵政策主要集中在服飾行業,而本次則擴大到了全行業,覆蓋包括3C數碼、家居收納、運動娛樂、化妝護膚等熱銷品類在內的10億多商品。

從投入金額上看,京東此次出手更爲闊綽,但在包郵的起始額度上較淘寶偏高。據界面新聞了解,淘寶在香港的物流主要由菜鳥承擔。菜鳥的香港自提點及自提櫃數目增至800個,在集運倉產能上擴充了1倍,到年底預計會有超過1000個自提點櫃,而京東主要依靠自有物流。

長久以來,香港的電商滲透率一直不如內地和美國,各大電商平臺也遲遲未能完全打開香港市場。原因在於,香港的線下零售高度發達,便利店與購物中心林立,消費者高度依賴線下購物。而對於電商企業來說,土地與人力資源稀缺導致倉儲、物流履約成本高,市場又不夠大,難以實現規模化。

以運輸方式爲例,內地電商包裹到達港澳有直郵和集運兩種形式,且當前主要以集運爲主。集運就是將多個包裹合併成一批統一運輸,並寄到一箇中轉站(即集運倉),再由集運倉將同一目的地的多件包裹包裝好,稱重,計算運輸價格,一次性發送到指定的目的地。

集運模式的出現本身是爲降低快遞運輸成本,但會存在包裹延誤、送貨上門不及時、不準時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港澳當地快遞服務的發展。

情況在近年來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由於疫情影響,香港消費者逐漸適應線上購物,從內地採買產品的跨境電商也吸引了不少香港用戶。另一方面,國內電商巨頭將業務觸角伸至香港,也爲當地快遞產業按下加速鍵。

去年10月,京東快遞曾宣佈全面升級“港澳快遞服務”,在港澳新增快遞運營中心,將其在內地積累的服務標準複製到港澳。

據京東此前披露,京東快遞在香港每個運營中心都集分揀中心與快遞站點於一體,以縮短中轉環節,並配備半自動化操作設備,快遞從攬收到派送的整個過程最快4個小時。澳門同城快遞也實現最快次晨達。

京東物流香港快遞業務負責人曾表示,2018年起,京東就已在香港有物流業務,尤其是其在香港的直郵倉、保稅倉已開始運作,包括快遞小哥在內,當時京東快遞香港團隊規模超過數百人。

半年後,京東快遞在港澳市場的日均單量增長近10倍,港澳兩地與內地互寄單量增長3倍。國家郵管局數據顯示,2023年,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2%。

香港電商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呈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據京東提供的消費數據顯示,今年京東618期間,該平臺在港澳地區銷量同比增長達300%,iPhone 15、小米等手機類產品,抽紙、洗衣液、麪粉等家清日用品,以及冰箱、除溼機等家電是當地用戶最感興趣的產品。

加碼香港市場、升級港澳業務,是京東境外業務的新嘗試,也是其在國內電商市場價格戰下尋求突破口的重要舉措。在“雙11”和“雙12”即將到來之時,京東顯然希望通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用戶體驗以吸引更多香港消費者,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在香港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