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民生改善(慶祝澳門迴歸25週年)

本報記者 富子梅

“迴歸祖國的25年,是澳門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高、居民獲得感幸福感最強的時期。”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

澳門迴歸祖國25年來,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社保、救助、公共服務等領域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民生建設之路。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過去,澳門“一業獨大”特徵明顯,抗風險能力較弱。“特區政府聚力攻堅,在既往持續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基礎上,2023年編制出臺澳門首個全面系統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在政策、人力、財力等方面多管齊下,推動‘1+4’多元轉型,務求實現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等重點產業較快發展。”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

近年來,在中央堅強領導下,特區政府系統修訂完善博彩業相關法律法規,規範博彩業依法健康有序發展。2023年新一輪批給週期開始後,博彩收入結構持續優化,非博彩行業佔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1.7%,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局面正逐步改變,澳門經濟的穩定性及抗風險性增強。

“由特區政府牽頭規劃,從整體上完善老舊片區的基礎設施,創新開發思路舉措,帶領小微企業紛紛進駐,歷史建築得到活化利用,帶動舊區人氣漸旺、消費日增,成爲遊客打卡地。”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非博彩項目聚焦文化產業,瞄準澳門富有底蘊和潛力的領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正日漸顯現。

澳門協和醫院開業運營,促進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成爲澳門高科技發展的硬核實力;蟬聯“最佳亞洲會議城市”,標誌着澳門在會展業的高標準和軟實力得到世界認可……澳門重點產業邁向發展新階段,經濟結構日趨多元穩健。

經濟發展要立足特色鮮明的比較優勢。澳門圍繞“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定位,發展方向和路徑清晰明確。

“旅遊+”內容豐富多樣,“自由行”“一程多站”等相繼亮相,截至11月初,今年澳門入境旅客已超過3000萬人次,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步履穩健;作爲“精準聯繫人”,2023年,澳門對葡語國家進出口總額14.3億澳門元,較2003年增長7.9倍,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繼澳門歷史城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澳門“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後,澳門又獲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殊榮,積極建設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產業多元發展不僅爲澳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帶來新活力,也讓這座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李偉農說。

澳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迴歸祖國的25年,是澳門居民獲得感最足、改善最明顯、幸福指數最高的階段。”老澳門人岑展平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迴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持續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居民。

迴歸前,澳門經濟連續4年負增長,失業率超過6%。在中央大力支持下,迴歸初期,特區政府提出“固本培元、穩健發展”的施政方針,將提振經濟和促進就業作爲重要任務,有效保障本地居民就業。據瞭解,2012年以來,澳門總體失業率多年保持在2%以下,本地居民失業率保持在2.5%左右。總體就業人口月收入中位數由1999年的4920澳門元增加至2023年的1.75萬澳門元。

當前,澳門居民每月僅需供款90澳門元,退休後每月最高可領取3740澳門元養老金,每年發放13個月。此外,符合資格的澳門居民還可享受敬老金、現金分享等福利。年滿65歲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平均每個月從政府享受的現金性福利超過6200澳門元,可達本地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的30%。社會保障制度還覆蓋失業、疾病、出生、結婚等津貼。

今年10月底,澳門居民穆阿婆在兒子陪同下,搬離舊樓,住進剛剛落成的政府長者公寓。“電梯上下方便,屋子寬敞明亮,心裡也敞亮了。”老人家字字句句發自肺腑。迴歸以來,澳門加快公共房屋供應,注重公平分配,爲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目前,澳門已建成的公共房屋單位數目增加至57117個,95%的社會房屋租戶獲豁免繳付租金。七成以上居民住在自購物業中,人均住房面積超過20平方米。

“迴歸以來,澳門逐漸加大長者醫療方面的福利,65歲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費醫療,澳門居民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平均預期壽命從1999年的77.9歲提高至2023年的83.1歲。”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局長羅奕龍介紹,截至2023年底,澳門每千人口對應註冊醫生、護士、病牀數分別爲2.9名、4.4名和2.8張,分別是迴歸時的2.3倍、3.3倍和2.1倍。

“澳門實施15年免費教育,2022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測試中,澳門15歲學生的總體表現排名全球第二位。”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介紹。

重大公共基礎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城市現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澳門居民出行、通關越來越便捷……“小而富”“小而勁”“小而康”“小而美”的澳門唱出了精彩的大戲。

各項社會事業邁上新臺階

“以前在澳門,不帶現金寸步難行,現在一部手機解決問題;以前到政府部門辦事,不僅要跑腿,還要排隊,現在手機端‘一戶通’就能辦理身份證、出生證、繳納稅款等多種事項。”今年初剛退休的朱女士說。

據悉,2019年推出的“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開戶人數已逾58萬,可提供逾360項在線服務。“商社通”“公務通”便利企業和政府機構,提升智慧政務發展水平。今年10月,澳門政務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進駐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我們以‘跨境辦證、通辦通取’爲目標,爲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工作、學習、生活的澳門居民提供便利的跨境政務服務。”澳門特區政府身份證明局有關負責人說。

“澳門雖小,但海洋、沙灘、山地、叢林兼備,山野步道平整,公共設施完備,公共交通便利,非常宜居。”澳門居民張先生說,他經常約上三五好友,去澳門的“後花園”——路環島的郊野公園遊玩。

輕軌延伸至媽閣站,石排灣線開通,輕軌東線啓動建設……澳門特區政府致力於打造現代美麗澳門,持續推進宜居城市建設。“飛機在澳門一落地,手機信號直接成5G。”遊客們讚歎。在澳門,5G網絡普及,新能源車輛充電換電便捷,綠色出行名副其實。

“運動場、游泳館就在社區附近,不僅便利,而且乾淨整潔。”堅持每天游泳的孫女士對澳門的公共健康設施、環保工作十分滿意。

迴歸以來,澳門居民健身環境大幅改善。澳門建成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科學館等大型公共設施,擁有超過50座各類博物館、圖書館和一批免費或價格親民的游泳館、綜合球場、遊樂園等體育及娛樂設施,以及4個郊野公園、16條綠道步行徑,城市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在澳門筷子基,有一家“葡角餐廳”,工作人員都是在精神健康方面剛剛康復的人士。“開辦餐廳的初衷,是幫助他們通過服務他人迴歸社會,恢復正常生活。”餐廳運營者、澳門扶康會有關負責人介紹。

澳門迴歸後,特區政府財政收入持續改善,逐步加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範圍與強度。目前,澳門共有社會服務機構及項目293個,服務覆蓋社會援助、兒童及青少年、長者安老、康復等範疇。特區政府還通過與社會服務機構合作,對貧窮家庭、低收入家庭和特定弱勢羣體等3類貧弱羣體提供精準扶助。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