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評陸經濟政策 要耐心等待市場底
(圖/Shutterstock)
外界持續關注中國經濟前景,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目前政策底已現,但市場底要等待經濟走出底部,這需要信心和耐心。
管濤發表文章指出,5月份以後,雖然大陸國內經濟復甦趨勢仍在但動能放緩,疊加局部風險爆發,資本市場逐步從復甦交易轉向避險交易,因市場預期與政策內涵存在差異,前者想要短平快,只爭今朝,後者更傾向調結構,行穩致遠。市場迷茫和信心不足可能是此次與過去經濟週期下行的最大不同點。
他稱,中國經濟印象有別於美國,主要差異在於勞動力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持續恢復,但就業壓力依然較大。近年來中國實際經濟增速下行,低於潛在增速,指向負產出缺口。
管濤認爲,有三大因素制約中國經濟達到潛在增速,一是舊動能下降較快,當前市場關注的房地產下行和地方債務問題實則是土地財政「失靈」的一體兩面。二是疫情疤痕效應,從去年第二季開始,大陸國內實體部門資產負債表修復緩慢的問題愈來愈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中國經濟「日本化」的討論甚囂塵上,產出負缺口、就業不充分和低通膨均與疫情疤痕效應有關;此外,企業和居民現金流受損,信心不足,企業預期不穩就會推延投資計劃。三是外部形勢複雜嚴峻,全球總需求依然趨於下行,而且沒有央行能完全獨立於聯準會,美國經濟韌性和高通膨是其他國家央行最難受的情形。
管濤提出四大政策發力點推動經濟持續回升,一是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用好正常的財政貨幣政策空間;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三是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新舊增長動能轉換;四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管濤說,中國保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經濟政策着眼於長短結合,結構調整爲主,政策刺激爲輔。即使短期政策也要一件件落實、一步步見效。市場需要降低對政策刺激和經濟反彈的預期,順應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紮實推進轉型升級;政府需要打好政策組合拳,抓實抓細政策落地生效,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唯有穩住增長、防住風險,才能穩住預期、提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