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仔”ETF也有成長的煩惱
證券時報記者 陳靜 王明弘
跨過“成人禮”的ETF,雖已貴爲“靚仔”,但仍遭遇着一些“成長的煩惱”。
近年來,境內ETF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ETF產品同質化也更加凸顯,追熱點、拼規模、扎堆發行、變相打價格戰等頻頻發生。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場486只行業主題ETF共跟蹤236條指數,其中64條指數有3只及以上ETF產品跟蹤,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的ETF產品甚至多達12只。
如何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負責人羅國慶認爲,參考美國市場史,ETF同質化是業務發展的一個階段。對基金公司而言,可以從產品、服務、合作等方面着手,打造差異化之路,以滿足持續變化的投資者需求和市場挑戰:一是推出具有獨特投資策略或主題的ETF產品,以滿足特定投資者的需求。例如,針對新興行業、特定市場或特定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可以推出具有鮮明特色標籤的ETF。二是提供以客戶爲中心的ETF服務至關重要。這不僅包括市場分析和研究報告等常見內容,還有投資策略、投資工具等綜合服務,以及爲投資者提供更專業的投資建議、風險管理等一攬子解決方案。三是與其他金融機構、研究機構等建立合作關係,共同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通過深度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提高行業及產品的整體競爭力。
實際上,同質化競爭也更加考驗基金公司管理產品的能力。國泰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樑杏直言,市場上還有許多的細分領域需求等待挖掘,這需要基金公司更加努力鑽研。近兩年,新發ETF的總數相比往年要少而精,產品佈局方向也更加細分,這無疑進一步滿足了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完善了ETF生態圈的搭建。
同質化的深層表現之一,其實是創新度相對不足。比如,海外市場正在不斷探索通脹保護ETF、備兌策略ETF等,都值得境內市場學習。在產品營銷機制上,基金公司以往比較注重短期銷售,但更需要關注的是專業化投顧隊伍的發展,這將有利於ETF買方投顧模式的探索。基民的獲得感,需要通過專業投顧的陪伴和投資方法的教育來實現,因此,ETF機構需要回歸爲投資者創造收益的本心,改變“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困境。
除了產品同質化,頻頻打響的費率之戰也成爲了ETF市場的焦點之一。記者觀察發現,目前低費率的產品主要集中於政策支持類、競爭過度集中類品種。對標海外ETF,境內權益ETF、債券ETF的費率,分別是2022年美國對應品種費率的3倍、2倍以上,明顯存在可下降空間。
“費率降低可能是長期趨勢,但依賴營銷和降費吸引投資者可能不是長久之計,機構需要提升買方投顧管理,將與投資者的利益一致性同步,以促進行業生態的長久健康發展。此外,機構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投研能力,相比於盲目跟風佈局熱點賽道產品,應儘量做到提前預判市場‘風口’,進行前瞻性佈局。”華寶基金指數投資總監胡潔表示。
華寶證券研報指出,未來次頭部產品降費動力更強,ETF行業降費空間更大。在降費這條路上,已獲得先發優勢的產品,預計短期內降費意願不強,但次頭部產品更有動力降低費率,以彌補先發優勢不足,從而快速提升規模,這會加劇行業的馬太效應,頭部與次頭部基金公司在ETF市場的高集中度格局更加難以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