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大腸癌元兇!1利器輔助檢查 準確率達95%以上

定期做大腸鏡檢查爲預防大腸癌的最佳方式。(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衛福部公佈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位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對國人健康威脅不容小覷。在所有篩檢方式中,大腸鏡被視爲預防及診斷的重要工具,但透過人工檢查難免會有疏漏。對此,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表示,如今搭配使用AI輔助偵測瘜肉,可使準確率達到95.8%,減少瘜肉將來長大並進展爲大腸癌機會。

隨着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醫療科技發展,AI還能與醫師一同幫助病人偵測疾病病竈。國泰綜合醫院與臺大醫院、雲象科技公司共同研發「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 aetherAI Endo」,讓民衆接受大腸鏡檢查時能搭配使用AI輔助偵測瘜肉,以利醫師夾除或切除瘜肉,減少瘜肉將來長大並進展爲大腸癌機會。

洪志聖說明,該AI模型以跨院收集超過3千位病人、逾40萬張影像資料訓練而成,對於大腸瘜肉偵測率高達95.8%。過往研究指出,在AI協助下之大腸鏡檢查約可提高14%~30%的腺瘤偵測率,特別能幫助偵測肉眼不易見卻又高風險的非隆起型腺瘤,也能避免因人體腸道彎曲或清腸狀況不佳導致微小瘜肉不易被判讀,且AI系統以每秒30張即時回饋偵測結果,等同於有第2雙眼睛與醫師一起仔細檢視腸道,更加造福病人。

近年來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有30多歲即罹癌逝世的案例,洪志聖提到,主要與國人飲食西化、經常外食、多油炸、燒烤、手搖飲料等有關。另外,菸酒、久坐與工作壓力等不良健康習慣也是促成罹癌的原因。

談及預防大腸癌,洪志聖提醒,除了把握國健署提供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也能借助大腸鏡檢查,篩檢出是否有大腸瘜肉加以切除,或早期發現大腸癌。如爲50~74歲者,應接受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也可5年後再安排大腸鏡檢查。如有任何排便異常、血便等狀況,務必儘速就醫、接受腸道檢查及診斷,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才能爭取最大治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