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中產階級吧

(本報系資料照片)

再過1個月就要過聖誕節了,但今年的聖誕卻讓許多人擔憂。儘管新冠疫情最壞的情況看似已過去了,人們又可以團聚在一起,但疫情還是時好時壞,歐洲一些國家如奧地利仍在鎖國。擺開疫情,通膨的壓力正肆虐全球,船運大塞,中美貿易衝突仍在,全球供應鏈大出問題,一場後新冠的全球經濟變盤正在發生。物價到底能不能回去?貿易還能不能全球化?夾處着另一股各國疫苗與晶片的搶奪戰中,新世界的秩序正在重塑!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中產階級勢必成爲新浪潮下的犧牲者。

世界貿易和能源專家,曾任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與策略師的傑夫‧魯賓寫下了《我們成了消耗品:全球化海嘯中被吞噬的中產階級》一書,挑明指出新冠病毒已造成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全球經濟衰退,在全球化的時代,雖然消費支出和GDP看似持續成長,股市多頭也仍在創新紀錄,讓人以爲我們處在經濟成長的道路上,但這只是一個危險的錯覺。

因爲消費支出、GDP成長和股市上漲,與多數人的經濟健康幾乎沒有關係,這些指標充其量只是用來衡量富人的經濟健康。迅速萎縮的中產階級正是全球化下的犧牲品。在經濟強勁成長的背後,利益分配極度扭曲不均,理論上每個人都應該過得更好,但現在許多人的境遇卻變得更糟。對這些人來說,自由貿易讓他們變得更貧窮,而不是更富裕。

以美國來看,全球貿易規則犧牲了美國的勞工利益,給了像中國等第三地低薪資國家巨大的商業優勢。許多美國公司,例如蘋果公司在中國擁有龐大的供應鏈,以及龐大的iPhone銷售量。然而同時大多數美國勞工卻被拋棄了。

在過去幾十年裡,美國勞工幾乎看不到實際收入的成長。事實上,持續不斷的工廠工作外包及隨之而來的薪資縮減,正在讓世界上幾乎所有已開發經濟體的中產階級萎縮。而在新冠疫情全球供應失調下,中產階級受害更重,他們在國民所得所佔的比例下降得更劇烈。

在臺灣這種現象也躲不過。臺灣的晶圓科技業與金融業薪酬所得仍在大幅成長,但服務業失業者卻遍地都是。軍公教要調薪了,但多數上班族卻無感。薪資難漲,而物價卻已飛漲,房地產價格更壓不下來。臺灣的貧富差距在已經惡化的基礎下,將更形擴大。

「如何分配」是接下來最大的挑戰!這不只發生在媒體關注的疫苗施打上,更是活生生的經濟現實問題。有了疫苗我們不怕染疫,但沒了經濟收入一樣活不下去。我們正期待一個可以自由自在的疫後新世界,但我們卻擺脫不了「共同貧窮」的陷阱。

當公投議題火熱,當選舉又快來臨,請大人們關心一下臺灣經濟前景與產業現實,早早超前部署,救救中產階級吧!(作者爲臺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