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購案總是海軍出事?前艦長爆內幕:「他們」挾怨報復

國造潛艦「海鯤」日前舉行命名儀式,但隨即被爆出重重內幕,連「國造」二字也遭質疑。(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潛艦國造案相闗爭議延燒,立委馬文君跟綠營脣槍舌戰。知名主持人呂捷近日也在節目上討論到,爲何我國軍購案,往往是海軍出問題。對此,前海軍艦長呂禮詩透露,海軍的裝備往往要靠軍火商取得,所以中間會出現很多問題,也因此會讓沒得標的廠商挾怨報復。

呂捷今(1)日在節目《豈有此呂》詢問,「只要聽到軍方採購案,每次聽到都是海軍,或是說每次都是海軍有事?」呂禮詩直言,這其實是一個原罪,真正的問題是陸軍跟空軍裝備都是跟美國採購,是政府對政府之間的採購,當然中間還是會有仲介,但是相關費用需符合美國法令規定。

呂禮詩續指,然而當海軍想要買一些裝備,如果牽涉到美國沒有生產的、或要找其他來源的時候,就必須跟歐洲採購,因此當我們跟法國買、跟荷蘭買,中間變成軍火商,相關限制也不像美國政府明確,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問題。

針對軍購問題,呂禮詩點出關鍵,在沒有一個詳細規範的時候,就變成誰能拿到中華民國海軍最想要的裝備,誰就能取得佣金。「而廠商跟廠商之間爲什麼會罵來罵去?是因爲總是有人得標、有人沒得標,那沒得標的就會挾怨報復」。

呂禮詩還提到,以海軍裝備來講,臺灣要用到中期約30年,美軍大概是20年到25年,一旦到了這個時間,美軍就會汰除,裝備則會賣給友邦,例如中華民國、希臘、土耳其;但如果是跟歐洲採購,之前爆發的弊案,我們買的都是一線裝備,因此必須突破外交困境,當中就出現很多上下其手的可能,且也無法由外館直接面對他國政府,只能靠軍火商在中間穿梭,佣金就可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