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演爲武統推進一大步
(圖/日本防衛省)
自俄烏戰爭爆發後,世人從實戰中逐漸認知到俄烏戰爭的本質是,美國假烏克蘭及歐盟之力迎擊俄羅斯的攻勢,目的是在削弱俄國的軍事及國家實力。然而在此敏感時刻,國際間卻掀起一股歪風,謂「臺灣將是下一個烏克蘭」。但西歐與印太地區相去甚遠,各方戰略條件亦大不相同,硬把臺烏兩個完全不相干的個體一起評述,似乎有點牽強,但從戰略態勢的發展而言,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抵臺前,訪臺行程一直未予確定,其原因就是考量到中國的態度。
中國大陸認爲裴洛西的亞洲行是在打壓中國,希望藉此讓中國主動開戰,到時再將戰爭責任推給陸方。美國屆時則會藉世界霸主的影響力,將東亞各國拉入戰火之中,以對抗大陸。尤其當美軍戰力不及大陸之時,美國必將臺軍推往中美對抗的第一線,爲美國犧牲。
美國這種對中美關係最上層的戰略,與綠營及民進黨等臺獨分子對於臺灣遭到大陸武統時,以美國是否支援臺灣爲戰略的核心思想,可說是背道而馳的。目前臺海戰略形勢的發展,與俄烏戰爭的先期可說是如出一轍,都是代理人戰爭作先鋒。
從軍事戰略發展上看,美國在臺海地區並沒有優勢。誠如共軍所稱:在自家門口,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戰勝共軍。這與美國的軍事智庫兵棋推演結果相似,中美兵推的結果是18:0,美軍沒有勝過。站在戰略的意義上,顯示出在西太及臺海地區,美軍居於「絕對劣勢」;又因美軍對臺支援必須跨過太平洋,軍力才能投射到西太平洋,因此所需消耗的軍費必然超過共軍。依現行的國防預算,美軍佔GDP的3.5%,而共軍則不及1.5%,因此就中美長期作戰而言,美國的經濟勢必會先被戰爭拖垮。
因裴洛西訪臺,大陸宣佈對臺演習,引發第四次臺海危機,相較1996年第三次臺海危機,如今勝負已分,共軍已勝。
前次之勝負分野在美軍將航母投射到臺海,迫使共軍飛彈試射終止。而本次共軍演習已消除了臺海中線,並藉合圍臺灣全島確立了領海及鄰接區的主權控制,象徵了兩岸統一的第一步。而且此次中共飛彈試射所展現的威力已反轉了1996年飛彈危機的中美戰力,因爲陸方試射的東風系列導彈已使美國航母再無戰勝之機會。
共軍此次之所以會勝,是因爲達到了兵法上的至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使用老子的「柔誘」戰略思想,藉軍演創造了一個對共軍有利又使美軍不敢奪取的戰略環境。臺灣未來最好的路就是和平統一,避開武統。但想避開武統,兩岸必須先消除彼此的敵意,纔可能有和平。(作者爲中華戰略學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