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第四年,學生人數翻倍,這所大學附校的辦學秘訣是……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裡,不少學生家長找到了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寧波實驗學校的校長鬍培華,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機會來學校就讀。他們大多是住在學校附近的居民,有的世代在學校所處的奉化方橋地區居住,有的是寧波生命科學城建設引進的人才,有當地物流產業興盛後來此謀生的務工者,也有慕名而來爲子女求學的家長。
2021年,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寧波實驗學校掛牌成立,是奉化區首個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原奉化區方橋街道中心小學24個班的學生全部遷入新校。經過3年的發展,學校在今年完成第四屆學生招生後,已經擁有49個班級,成爲奉化地區基礎教育學段規模最大的學校。
開辦第四年,學生人數就已經翻倍,這所大學附校有怎樣的辦學秘訣?第一教育前往寧波奉化一探究竟。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寧波實驗學校實景圖
在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寧波實驗學校最顯眼的一面牆壁上,掛着一個高4米的紅色大拇指,在大拇指下,校長鬍培華每天迎送學校2000餘名學生的上學放學,風雨無阻。
“3年前,我家姐姐還在方橋街道中心小學上學,那時這邊的學校條件都不是特別好,我們也打算小升初的時候給她找一所好一點的初中。臨近升初中的時候,聽說這裡要開一所上海師範大學的附屬學校,學校建設得非常先進,而且還從上海聘請了有經驗的校長,我們就決定留下來繼續讀初中了。”洪絮今年從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寧波實驗學校畢業,她的媽媽說,洪絮在這裡度過了3年幸福的初中生活,中考考入了奉化地區最好的高中——奉化中學。
這裡的家長,更喜歡把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寧波實驗學校稱爲上師大附校。洪絮一家是新寧波人,搬來方橋快10年的時間,見證了現在居住的寧南新城從規劃圖紙變成了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齊全的成熟社區,今年7月,他們成爲了寧南001號家庭,“現在洪絮的弟弟也在上師大附校讀三年級,”我們很慶幸選擇了這裡,除了生活便利,孩子在這裡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資源。“
在方橋,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奉化區教育局局長何彪告訴第一教育,上師大附校開辦至今,辦學聲譽不斷提高,辦學品質不斷提升,對方橋乃至整個奉化都產生了積極影響。特別是在高品質教育服務區域民生髮展上,探索出了一條以點帶面、品牌引領的校地合作之路。
何彪表示,近年來,方橋地區人口虹吸效應持續加強,部分外流的生源開始迴流,上師大附校年年擴班,學位數供不應求。同時,在上師大品牌的帶動下,學校有效拉動了奉化方橋區塊的企業與產業發展,有力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羣衆滿意度與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上師大附校是一所由奉化區政府、中國金茂、上海師範大學合辦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作爲方橋區塊配套建設的重點項目,與前期引進的寧波市第一醫院組合成“醫療+教育”優質民生配套資源。三家單位合作辦學,如何擰成一股繩?校長鬍培華說,三方各自給了學校辦學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與支持。
奉化區委區政府自學校建設以來,在地方選址、高校遴選、合作模式、校長聘用等方面高度關注;建校3年來,爲上師大附校配備了強有力的校長團隊。現任校長鬍培華有40年從教經驗,曾在上海市長青學校、原上海市虹口初級中學、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任教並擔任校長、書記等職務;黨支部書記張蕾是寧波市中小學名教師,獲浙江省春蠶獎,主持多項課題獲獎;小學部校長潘林佳是奉化區名教師,曾獲寧波市教壇新秀、寧波市勞動模範等稱號。作爲一所新開辦學校,學校的教師招聘數以每年15名左右的速度在增加。
據胡培華介紹,中國金茂寧波分公司在學校的辦學中提供了財力保障,在學校的課程建設、校園數字化建設中給予經濟支持,爲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的卓越成長提供了機會。
而上海師範大學作爲上海一所重要師範類高校,在過去的三年中爲學校辦學從理念到實踐、從項目到專家指導,都給予了很多的幫助和提升。今年8月,上師大附校已導入上海師範大學卓越師範生實習基地、上海師範大學科創教育實踐基地兩項品牌。胡培華說,”三年間我們也有不少老師赴上海師範大學進行學習、研究,其中還有不少青年教師正準備考上海師大的研究生。
去年10月,上海師大基礎教育集團年會在上師大附校舉行,近80所集團校的校長、老師來到寧波。胡培華感慨地說,這是上海師大第一次把年會放在上海外舉行,當時很多上海的優秀校長就辦學經驗在會上做了交流,“不僅是我們學校,來參會的奉化乃至寧波的很多校長都受益匪淺。”
2023年上海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集團年會在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寧波實驗學校舉行(第一教育資料照片)
今年年初,第一教育曾報道過發生在上師大附校的一件小事——張蕾書記在校門口偶遇一位給孩子送飯的家長,瞭解後才知道原來是回族有飲食禁忌,爲此,學校向奉化區教育局申請了專項經費,將學校的食堂改爲“自助餐”。(相關閱讀:我在學校門口遇到了一位給孩子送飯的媽媽……)
開辦之初,上師大附校就提出要辦一所“兒童友好、高質量發展”的學校。如今,學校已是寧波市首批兒童友好學校,胡培華說:“在現代學校治理中,一個有愛心的校長,一所有作爲的學校,應該本着兒童友好的精神,讓孩子們精神飽滿、帶着求知的慾望來到學校,又帶着滿滿的幸福離開校園。”
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學校主要通過兩個路徑進行探索。胡培華說,首先是課堂教學行爲改善的實踐研究,“我們有一百多位老師進行日常教學,從教學行爲入手,讓老師通過科研、教研,通過校本研修,改變教學行爲、改進教學方法,讓課堂增值、讓課堂突圍。而三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我們的課堂正在發生變化,無論是基礎性課程還是拓展性課程,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僅以紙筆評價的角度衡量,學校目前已經達到了奉化地區同類學校中等以上的水平,個別學科已經佔據明顯的優勢。”
此外,學校除了緊抓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也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拓展性課程,“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除了有紮實的學科知識、自主的學習能力,還都會一項藝術技能、會兩項體育運動技能、會多項科技製作。”
近年來,上師大附校打造了“卡魅”“樂高”“頭腦OM”“無屏編程”“AI人工智能”等5門成熟的品牌科創課程,胡培華說,”這些課程看似是一門門獨立的課程,實際上喚醒的是所有孩子對於科學的嚮往,在學生時代就給他們打上科學精神的烙印。學生通過學習也收穫頗豐,“頭腦OM”分獲國家二等獎、省市一等獎,“編程之智慧體育”分獲3個省二等獎等,學校也被授予“人工智能科創實驗室”“寧波市科惠百校服務站”“人工智能少年科學院”等稱號。
在採訪的最後,胡培華說,這3年來的教學實踐,是學校對教育規律的尊重、對孩子成長規律的堅持,“事實證明,這條路我們走對了,學校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目前學校能提供的學位數已供不應求。作爲一名校長,這3年裡我看到了學生們精神面貌的變化,他們自豪地走進校園、信心滿滿地離開學校,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
文字:曹軼姍
圖片除註明外均由學校提供
校對:曹鉺
編輯:袁曼舒
關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驚喜更多!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