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轉單受惠 晶圓代工搶手

臺灣PMI。(圖/理財週刊提供)

中經院公佈九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降4.3個百分點至57.8%,雖仍在榮枯線50%之上的擴張階段,但已是二○二○年十月以來最慢的擴張速度。其中,新增訂單續降8.8個百分點至53.5%,更是二○二○年七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爲拖累本月PMI續跌的兇手之一。

庫存調整衝擊接單動能

中經院電訪製造業發現,廠商不再像上半年因爲供應鏈風險而積極追貨,反而回到用降低價格波動風險、調節訂單與存貨結構來因應,九月記憶體、智慧手機、汽車及面板出貨量都有下修或價格有回跌現象,顯示部分產品庫存調整已開始影響廠商接單。

不過,明顯下降的新增訂單,搭配新增出口訂單跟進口原物料數量僅微幅下滑來看,表示臺灣外貿進出口訂單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國際需求並未消失,只是因爲前幾個月疫情對生產活動的影響還在緩慢恢復中。

中經院認爲製造業目前情形可用「上肥下瘦、夾心餅乾」形容,上游廠商很多成本轉嫁給下游,下游廠商因此比較辛苦,零組件跟系統業者轉嫁情況比較差,有點像夾心餅乾的情形。由此可知,位處供應鏈越上游的廠商,毛利率受生產成本增加的影響越小,投資人想要避免持股遇到財報地雷,可由此邏輯去調整投資組合。

訂單無處消化 短期只能寄望臺廠支援

近年來許多跨國公司爲了避免中美貿易戰及利用廉價勞動力,將部分生產鏈從中國轉移到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國家。但今年因爲疫情,東南亞政府的防疫措施導致供應鏈中斷,促使企業又將越南的訂單甚至部分產能,轉移到中國等其他國家。

但如今遭遇中國限電、限產、調漲電價等一連串不利中國製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控政策,將促使製造產能及訂單再轉移至非中國地區,降低生產成本攀升及無法正常運作風險,有利臺廠未來新接訂單表現,PMI擴張速度有機會再度加快,支撐製造業景氣延續。在此同時,也有望增加外銷接單在臺灣生產的比重,進而提高臺灣的出口金額,提升外銷訂單對臺灣GDP的貢獻度。

另因過去在東南亞需要三個月生產的產品,現在生產時間會多出十二週,像是越南工廠在社交隔離期過後,工廠可能需要五~六個月的時間來恢復至正常產能,如果再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生產時間就會拉得更長。客戶短期要把中國訂單再轉回東南亞的機率不高,部分時效性高且臺灣目前尚有產能可支應的訂單,就有機會獲得急單。

去中化、去美化、本土化 加速電子轉單

事實上,因應美國品牌業者要求,加上資安議題考量,臺灣伺服器代工廠已加速降低在中國生產比重,轉往如墨西哥、捷克、臺灣甚至東南亞等地區,MIC預估今年將從二○一六年時的近六成降至43%,同時預估在臺生產比重將從1%增加至7%。如今又遇到中國政策調整,可預期在臺生產比重將還有再上修的可能。

本文作者:高適

(本文摘自《理財週刊1102期》)

《理財週刊11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