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包浩斯的幽靈,在良渚上空遊蕩

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作者提供)

10月末一個陰冷的下午,溜進剛剛落成啓用的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

許是剛落成和天氣的原因,整個校園顯得有些凌亂,雖然人來人往,行人似乎都沒什麼生氣。

入行這麼些年,見過張永和不下數十次,但這卻是第一次專程去看他的項目。說來也是奇怪,豆漿叔的名號早在學建築前就已耳聞,行業地位更是如雷貫耳。

但提到豆漿叔,我腦子裡至今沒有一個他的項目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作者提供)

良渚之行有些匆忙,先去了安藤的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大衛•齊普菲爾德的良渚博物館、Takeaki Nakamoto的美麗洲教堂,美院良渚校區是最後一站。

10月末的杭州,夜晚來得格外早,不到五點,天色已經陰沉。走出校園時,不少區域已經亮起了燈。

平心而論,在校園裡行走對我來說是很享受的。不論是空間、形式、材料,一切都是非常熟悉的味道——就和那些年在教科書上學到的那些經典案例一樣。

但問題是,一切都太經典了,不論是混凝土粗糙的質感、體育館的拱形屋頂、橫向長窗、工廠式的教室。

我算是明白了爲什麼豆漿叔的項目我一個也記不住,因爲都一致了,無論是材料、形式、空間,就像是一個製造器,源源不斷的往外生產一個個「經典」項目。

我感覺到此刻有一個幽靈,包浩斯的幽靈,在良渚上空遊蕩。

此刻我想起曾經和朋友交流過對安藤忠雄的看法,大家似乎都遵循着一條同樣的路徑:剛學習建築時,安藤彷彿一顆無上的明燈。他的那些存粹的房子,勵志的人生經歷,大家都夢想有朝一日成爲安藤。但時間一長,或者是正式入行後,開始明白安藤式的房子不過是溫室裡的花朵,如果你不是安藤,是不會有人給你機會做這樣的建築的。

美院良渚校區也一樣,試想如果不是張永和,另一個沒有豆漿叔行業地位的建築師拿着一個這樣的方案,有被建成的可能嗎?

在已經落成的校區邊上,還有一大堆同樣形式的校園建築正在建設。

走在美院的校園裡,迎面而來一個個青春的面孔,他們在這所國字號的美術學院裡學習美術、設計、創意,但這座單調、乏味、老氣橫秋的校園,實在是有些配不上他們。

(遊旭東/北京)

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作者提供)

【徵文啓事】

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作者提供)

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作者提供)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