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浙江人已經開始出國搶訂單

(網路圖片)

這個寒冬,當大多數人還在焦慮、猶豫時,浙江人已經開始出國搶訂單。

●1萬家企業出國搶訂單

12月4日,凌晨5點半。

天剛矇矇亮,一支隊伍已經從浙江出發,浩浩蕩蕩趕往浦東國際機場。

這是一支由浙江省商務廳等部門負責人,以及企業代表組成的隊伍,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赴歐洲參展、開展商務洽淡。

是的,你沒看錯,就在數九寒天,大多數人還在矇頭大睡,很多人還在被疫情困擾,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浙江人已經行動起來!

事實上,這支龐大的隊伍,並不孤單。

距離杭州87公里外的嘉興,一支由96人組成的浙商團,也在積極奔赴日本。這些人既有來自嘉興、寧波等地的企業主,也有來自政府各部門人員組成的後勤組。

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這些企業主已經三年沒能出國,跟海外客戶也只能通過線上電子郵件聯繫。

但,任何線上溝通,都比不過線下見一面。

對此,地方政府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早在7月份,嘉興市商務局就謀劃:由政府包機,組織企業出境開展商務洽談。

一開始,只有80多人報名,中途還有近一半人退出。原因也很簡單,很多企業擔心國外疫情形勢複雜,出去之後買不到回國的機票。

爲此,當地政府結合各地展會、客戶情況,提供各種包機、拼機等出境模式,同時各部門協調聯動,爲企業提供各種後勤保障服務,甚至派部門負責人跟團出國。

有了政府這個強大的後援團,企業也紛紛打消了顧慮。

「在這個特殊的階段,政府部門陪着出去,企業心裡更有底,更沒有後顧之憂。」浙江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說。

對於被疫情困擾了三年之久的浙江中小企業來講,這是一次破冰之旅,充滿了期待。

「訂單和客戶有希望保住了。」嘉興翼虎通進出口公司董事長馬國明說。

相比嘉興,寧波的動作更快。

早在7月,寧波就通過商務包機的方式,組織36家外貿企業出國搶訂單,成爲疫情後全國首趟涉外商務包機。

距離寧波不遠的海寧市,更是臨時組建「出海搶單」戰鬥聯絡羣,由書記、市長掛帥,統一指揮協調,幫助企業出海搶單,能出盡出,能搶盡搶。

爲了打消企業的後顧之憂,當地政府甚至打出了「包你回來!」的口號。

「不論怎麼樣,我們都必須要走出去了。」即將在12月中旬,赴沙特參展的寧波康立特相關負責人的這句話,代表了浙江企業的呼聲。

從7月份開始,這種呼聲由涓涓細流,匯聚成河,最終在年底的12月,奏響了這個時代的強音。

當地政府也迴應了這種呼聲。

根據《浙江日報》的報道,後續浙江省將通過包機、拼機、航班等方式,組織超1萬家企業赴境外參加經貿活動。

從政府到企業,到個人,這個冬天,浙江人正憋足一口氣,要幹一件大事:全力拚經濟!

●敢爲人先,是浙江最鮮明的特徵之一。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正是憑藉一種敢爲人先的拚搏、奮鬥精神,浙江人在土地貧瘠、資源匱乏等不利條件下,打造出全國經濟最強省之一,也是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方。

1979年,18歲的溫州姑娘章華妹,被生活逼到了絕境。

彼時,她的父母每月只有幾十塊工錢,卻要養活全家九口人。爲了生存,家中最小的章華妹不得不偷偷摸摸,擺攤做起了生意。

在那個年代,個人做生意是不被允許的。章華妹每天東躲西藏,提心吊膽,唯恐被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的人抓起來。

直到有一天,當地工商局找到她,說現在可以做生意了。那一天,章華妹領到一張合法「上崗證」——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

她也在無意間,創造了一個歷史,成爲中國個體戶第一人。

從章華妹開始,一張小小的營業執照,徹底激活了中國沉睡了幾代人的經商意識。

章華妹的逆天改命,不但有她個人的努力,也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開放和包容。

彼時,改革開放沒多久,整個社會對個體私營經濟,依舊高度警惕。據時任溫州市委書記袁芳烈事後回憶:

1981年8月,自己是帶着對個體、民營經濟的偏見到溫州履新的。

但很快他就發現,溫州問題的根子在經濟,老百姓要吃飯,就必須發展民營經濟。於是,他迅速轉變觀念,在溫州市隆重召開「兩戶大會」。

會上,一直飽受質疑,甚至被莫名逮捕的「兩戶」們,被戴上了大紅花。

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八大王」事件,就此終結,溫州經濟從此走上一條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的新模式,也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成就了千千萬萬的個體戶和中小企業。

就在袁芳烈履新一年後,遠道而來的謝高華走馬上任義烏縣委書記。他頂住壓力,堅持搞小商品經濟,爲義烏日後成爲世界級的小商品城打下第一樁。

溫州和義烏,只是浙江經濟的一個縮影。

過去四十年,從步鑫生、魯冠球,到宗慶後、李書福,再到馬雲、南存輝……浙江一代代企業家,以及地方領導,勇立潮頭,不斷書寫新時代的篇章。

改革開放初期,步鑫生解放思想,對海鹽襯衫總廠進行了大膽改革:打破大鍋飯,在企業內部推行按勞分配、獎金上不封頂。

新華社連續刊發27篇有關他大膽改革的報道,《解放日報》則稱他,用一把剪刀剪開了中國企業改革的帷幕。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汽車產業基本上被外資、合資企業壟斷。

開過相館、賣過冰箱的李書福,夢想着有一天自己造車。他找時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曾培炎問道:

「能否給我們一個失敗的機會?」

最終,李書福帶領吉利,掀起了一股中國民營企業造車的熱潮。

沒有人可以脫離大環境,創造奇蹟。浙江企業家之所以能把準時代的脈搏,勇立潮頭,離不開銳意改革的地方政府。

從80年代,開出全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到上世紀90年代末,評定民營企業家爲勞模,再到2016年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

2021年,浙江還成爲全國首個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

●浙江經驗,再爲全國先行探路

一個地方的發展,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

回首過去40年,浙江經濟之所以從弱到強,不斷壯大,就是在解決時代問題的過程中,敢爲人先。

2018年,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聯合攝製了一部紀錄片,介紹了改革開放40年的浙江故事。

紀錄片的第一集,標題是《弄潮兒向濤頭立》。

2021年,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今日浙江》撰文總結了浙江經驗,那就是:

始終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爲全國發展先行探路。

過去40年,正是這種敢爲人先、勇立潮頭的精神,爲浙江經濟保駕護航,使其趟過一個又一個改革的深水區。

今天,浙江乃至全國經濟又面臨新的挑戰。

2020年初至今,新冠病毒已經肆虐了三年。三年來,我們成功抗擊了疫情,等來了病毒的變弱。

隨着疫情的變化,國家相關政策也在與時俱進。一個總的基調是,要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在這次疫情中,浙江這個外貿進出口大省,受到的衝擊不小。

2022年上半年,浙江省GDP增速2.5%,創下近年來新低。在過去20年裡,這個增速排在倒數第二。

外貿製造強市寧波,壓力尤其巨大。最新數據顯示,寧波外貿企業在手和新簽訂單連續6周低於50%的枯榮線。

對美出口,則連續3個月下跌幅度超過10%。

表現在微觀層面,許多企業出現了訂單荒,甚至之前已經下好的訂單,也因爲種種因素,被取消了。

與國內部分地方的訂單荒相比,一些東南亞市場卻欣欣向榮。

面對寒氣逼人的大環境,浙江人並沒有坐以待斃。從7月份開始,寧波、海寧等地政府便組織企業,包機出海搶訂單。

到12月初,浙江人的出海行動,迎來一個小高潮。

就在本文落筆前,浙江首個省級境外商務團,已抵達歐洲,開始爲期八天的行程。期間,將與德、法兩國政府和商界,展開積極洽談。

這個寒冬,當大多數人還在焦慮、猶豫時,浙江人已經開始出國搶訂單。

過去40年,浙江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黨的領導下,浙江人民通過敢闖敢試、敢爲人先,率先推動了市場取向改革。

這一次,面對新的時代挑戰,浙江人再一次勇立潮頭。

浙江的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只要敢於擔當,只要打起精氣神來,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就一定能夠奪取未來的勝利。

(張靜波)

(本文來源:「華商韜略」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