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關於選擇:讀研還是工作?

遲遲不看的考研書單。(網路圖片)

一直以來,柚子鋪都像是一個窗口,從風土人情到美食小吃,從文學藝術到社會見聞,展示你見過的、沒見過的臺灣。但今天,我們不僅僅想做一個窗口,也想做一個平臺,一個可以讓兩岸青年坐下來喝茶聊天、深夜談話的平臺,所以有了這個新欄目。關於求學、關於成長、關於「入海」……以當下年輕人共同的困惑爲主題,每期邀請幾名兩岸青年,一起聊聊他們的理想和掙扎,努力與迷茫。

我們尋找差異,更期待共鳴。

第一期,我們選擇了「考研」這個話題,邀請了來自兩岸的三位在讀研究生,聊了3個多小時。他們當初爲什麼考研?他們的研究生生活和想像的一樣嗎?我們選取了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分爲上下兩期分享給大家。

圓桌嘉賓:

小史,大陸人,本科雙非,現爲某985外語系專碩二年級。

Jo Jo,臺灣人,本科某私立大學法律學系,現爲某國立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法律組二年級。

塞淵,大陸人,本科某985中文系,現爲同校傳播系學碩一年級。

(注:非「985工程」與「211工程」的大學,俗稱「雙非」)

關於選擇:讀研還是工作?

人生的道路曲折蔓延,也充滿各種選擇與不確定性,在某個分岔路的不同選擇常常把我們引向未知的生活。當回望過去時,你有哪些難忘的選擇?或許高考報志願算一個,決定是否讀研也算一個。

臺灣學生JOJO大四那年開始工作,之後又因爲某些原因延畢一年,大概是在有了一年半的工作經驗之後,突然萌生了讀研念頭,一方面是爲了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另一方面也想要提升學歷。

「在能力上來說的話,明顯感覺到自己還不夠,因爲做選舉相關的工作,所要對一些選情部分,比如說一些媒體的東西要了解,或者是說要看數據,也不是我以前學過的東西,所以覺得要回頭再把這個補上。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爲大學在私立大學,學歷其實沒有那麼漂亮。」

本科來自雙非大學的大陸學生小史同樣有提升學歷的訴求,「我本人是有名校情結的」,她在大三下學期決定考研,選擇學校時綜合考慮了院校實力、地理位置及自身能力,最終選擇了一所名氣大、專業口碑不錯、離家近的985大學。

而塞淵則有不同的經歷,相比於要不要讀研,獲得保研資格的她做的更大選擇其實是要不要換專業,「讀了四年中文系,我還是覺得中文系太像牙塔了,我想學一點和社會關聯更緊密的學科,所以選擇了傳播學,剛好我本科也輔修了,所以跨專業難度不算太大。」

Jo Jo和小史準備考研的過程都比較順利,Jo Jo計劃時間是半年,但真正投入複習只用了3個月左右。小史考研前還出國旅遊了一趟,正式開始全身心投入複習是考研當年的7月底。她形容自己「心也是很大」。

臺灣考研的流程和大陸不完全一致,通常每年暑假後新學期的十月、十一月,各間學校會陸續公佈招生簡章,分爲推甄和考研兩個部分。推甄相當於大陸的保研,但區別在於沒有大陸「保研資格」的說法,考生不需要從本校獲取保研資格,只要對自己有信心都可以投遞書面材料試試看。

「但如果你大學成績不夠靠前,其實也很難有機會面試」Jo Jo補充道。在考研方面,與大陸不同的地方在於,臺灣考生通常能選擇多所學校,「只要你有交報名費,你夠有錢都可以去考試」。Jo Jo當時選擇了6所國立大學,最終成功地被其中一所錄取。

那些沒考上研的人都去哪了?

考研這件事情,有成功上岸的人,自然也有沒考上的人。但沒能上岸不一定是失敗,沒考上研的人生未必不精彩。小史身邊考研的人不少,其中也不有不少失利者,但最後大家似乎都能找到不錯的歸宿。「我們一個宿舍10個人,有6個人都考研,最後考上的只有2個。剩下的人幾乎都進了教育機構。工資待遇都不錯,就是比較辛苦。」

塞淵身邊也有很多沒考上研的朋友如今在從事教育工作,薪酬待遇確實很高。她有時也會困惑,兩年後研究生畢業自己未必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讀研又爲了什麼?」

小史對此坦言,她一開始也會有心理落差「他們都工作了,而我還在啃老。」但現在又有了新的想法,「要說羨慕,其實並不會。一方面他們雖然賺得多,但是工作也很辛苦,這是他們應得的;另一方面來說,我讀研並不光是爲了更高的薪水,更多是從自己成長的角度出發。我覺得這一段經歷讓我沉澱了,變得更加成熟了。因此如果以後賺的錢不如本科同學多,那也沒有關係。我只要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就可以了。」

大學畢業之後的人生,有人繼續深造,有人初入職場,每種選擇都有每種選擇的精彩和無奈。相比於金錢收入與名校光環,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研究生的煩惱》之一)

(本文來源:「柚子鋪聊臺灣」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