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被騙婚自殺的女博士的故事,我有幾句話想對女孩子們說

文 | 米粒媽

最近米粒媽重溫了電影《誰會先愛上他》,女主是我很喜歡的老戲骨謝盈萱。這姐就是在很火的臺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飾演Christine的。

她是各個臺劇中的老熟人了,劇拋臉且基本都是配角,卻把每一個角色都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誰會先愛上他》中,她演的是一個同妻劉三蓮。

劉三蓮爲家庭付出一切,卻發現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小三,而且還是個男小三。

丈夫死後,竟然把保險理賠金留給了男小三阿杰(邱澤演的),她決定跟小三開戰,替兒子奪回財產。

但沒想到,叛逆的兒子竟然窩裡反,倒陣入宿外人家。

劉三蓮腹背受敵,恨自己嫁錯人,她覺得或許自己纔是不被愛的“小三”。

就這人設,buff都疊滿了,謝盈萱的演技真是百看不厭,而這狗血又悲催的劇情,竟然有着相同遭遇的人還不在少數。

同妻,即男同性戀(gay)的妻子。

在傳統觀念束縛下,90%男同性戀迫於輿論壓力,隱瞞自己真實性取向,騙女性結婚。

其目的是,利用女人傳宗接代,掩飾自己同性戀身份,完全不顧及被騙婚女人的孤獨與壓抑。

同妻羣體因此產生。

米粒媽查過資料,保守估計,現在的中國同妻人數2000萬人,只多不少。在這些人中,超90%受過家庭暴力,其中38.7%遭受肢體暴力,15%遭受嚴重家庭暴力,37.6%遭受家庭冷暴力。

她們常感備受冷落,卻無處訴說,形同虛設的丈夫,讓自己守了一輩子活寡。

這些人的命運,從踏進婚姻的那一刻就註定是悲劇。其中感情經歷少的女性羣體佔比更大,因爲她們恨嫁,對男性的瞭解僅存於想象中,很難識別騙婚者前期的甜蜜,到底是真情還是假意。

被騙婚的女博士

之前有一個轟動一時的老新聞,一個川大的老師羅洪玲,無論是家境、學歷還是長相,都十分優秀。本來一片大好前途,只因一不小心成爲同妻,釀成慘劇,跳樓自殺。

羅洪玲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是學霸,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

她直到工作多年都還沒談過戀愛,感情經歷一片空白,不知不覺已經到了31歲,考慮到結婚,難免有些着急。

那時的羅洪玲還是天之驕子,對自己的事業和未來充滿期待,並不會想到在短短一年內,自己的人生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那一年,她遇到了同性戀者程某。程某對她展開熱烈的追求,鮮花禮物不斷,甜言蜜語猛灌,不到五個月,他就提出了結婚,羅洪玲也欣然接受了。

結了婚之後,程某完全變了個人。白天完全沒有電話和信息,下了班不是去健身房就是加班。

新婚三個月,在一起吃晚飯的次數不超過5次。

因爲沒有過戀愛經驗,自然也就沒有對比參照。程某和她的父母都勸她說別總是胡思亂想,歲月靜好的婚後生活就是這樣,不要老是盯着對方,應該把心思用在精進自己上。

羅洪玲本來就是學霸,學習是她的舒適區。聽了這個建議,她覺得可能確實是自己太多疑了,於是把心思用在學習上,直接考上了本校的博士。

但儘管再反思,再調整,也難以接受丈夫對自己的冷暴力。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了丈夫的手機放在餐桌上,剛好有一條消息進來。

她這才發現了丈夫的驚天秘密,信息的內容不但不堪入目,而且對方還是男的。丈夫每天下班並不是加班,而是和人去開房。

更可恨的是,程某總是跟羅洪玲說自己手頭緊,羅洪玲覺得是一家人,也就自掏腰包支援他。

也就是說,程某在外面開房的錢都是羅洪玲提供的。

後來她越扒越震驚,竟然發現程某猖狂到,趁她不在的時候,帶外面的男人回過好幾次家。

羅洪玲猶如五雷轟頂,簡直不知該如何應對了。她前面的人生優秀慣了,以爲婚姻也像考試一樣,只要夠努力就能獲得圓滿的結局。

但這一刻她發現,人與人的關係並沒有學習那麼簡單,她徹底蒙了,完全接受不了這麼徹底的失敗。

她選擇了最差的解決辦法

米粒媽接觸過好多學霸,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會把學習的那種高投入、高回報、總結錯誤、積極反思,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但親密關係恰恰不適合這樣,尤其是當你遇人不淑的時候。對方不是卷子上的試題,他是活人,會拿捏你的這種自證,並變本加厲地利用它。

對於騙婚的同性戀者來說,這場婚姻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陰謀,完全沒有感情可言。所以再怎麼自證和改進,也對改善關係無濟於事,因爲他的目的就是把你騙進婚姻然後冷淡着你。

好不容易建立的假婚姻,程某當然不想輕易失去。他聲淚俱下地哭求,羅洪玲選擇了原諒他,想着就這樣湊合着過。

沒想到,對方看準了羅洪玲要面子,於是變本加厲地放飛自我。不但用羅洪玲的錢給外面的男人買禮物,還公然在家跟對方打色情視頻。

就這樣,羅洪玲患上了重度抑鬱。

沒過多久,她就選擇了跳樓自殺。在網上寫下了遺書後,從窗戶一躍而下,才終於求得解脫。

直到她死了,父母才得知女兒的遭遇,但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很多人看到新聞都不理解,羅洪玲爲什麼選擇了最壞的解決方式。她明明可以一走了之,倆人連孩子都沒有,及時止損其實很簡單,何苦選擇自殺?

但是往往這些從小優秀到大的人,是無法接受失敗的。當一個徹底失敗的婚姻擺在自己面前,噁心的現實難以接受,離婚丟面子承認失敗,也同樣令她無法接受,這時候她就把自己逼進了死衚衕。

其實,只要有過情感經歷就會知道,離開一段關係並沒什麼大不了,承認自己選錯了人、看走了眼,失敗了,也並不丟人。

及時止損,買單離場,完全可以從頭再來。

還記得那部經典的電影《藍宇》嗎?我當年還嗑“軍燁cp”非常上頭。但是其中有一個情節,也正是暗合了同性戀者找形婚的心態。

電影裡,悍東對藍宇說:“人長大了,就要結婚生子,我一直這麼想。”

他說出這個話,就像是天經地義一樣。輕描淡寫地就說出了自己必須找一個妻子的人生規劃。但他的心裡明明喜歡的是藍宇,就算不是藍宇,他喜歡的也肯定是個男人。

後來悍東就真的結婚了,找了一個漂亮的妻子。這正是大多數同性戀者的共識,他們不會放棄自己真實的性取向,但也認爲自己必須完成社會賦予自己的身份使命,找一個有名無實的同妻。

但這其中,同妻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註定是進入了一個活死人墓,而這是每一個恨嫁的女孩所共同面臨的危險。

識人的能力跟學習能力同等重要

同樣因爲習慣自證而在有毒關係裡選擇了自殺的,是著名案件“包麗案”中的女主角包麗。

當時這個案件也是轟動一時,包麗是北大的高材生,樣貌學歷十分出衆。而她當時的男友牟林翰,運用殘酷的PUA手段控制包麗,曾向包麗提出過拍裸照、先懷孕再流產並留下病歷單、做絕育手術等一系列要求。

他從言語到精神再到行爲,從多個維度打壓包麗,讓她失去自尊,最後致使包麗自殺。

一段感情,毀掉了一個高學歷的女孩,她的人生還沒有開始,就斷送在了渣男手中。

然而這種PUA伎倆,如果是一個有戀愛經驗的女生,大概率從他提出第一個無理要求,就直接分手拉黑再也不見了。

在感情中,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以自己的感受爲先。一旦覺得不適,第一時間逃離,纔是最大的自我保護。

與其爲了那點可憐的面子,跟渣人糾纏不清,還不如及時止損,因爲你根本沒那麼多觀衆,那種“丟人”的感覺,也僅僅是你自己的感覺而已。

而這些學霸的悲劇,更讓我們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決不能僅僅侷限在雞學習成績上。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真正能保孩子終身幸福平安的,是一雙識人的慧眼。

我一直說我並不反對早戀,是因爲提前積累戀愛經驗,也是鍛鍊孩子識人的能力。接觸過親密關係後,你會更瞭解異性,也能第一時間察覺對方的異常,更能從容看待感情的失敗和離別。

想當年,我自己中學時早戀,米粒姥姥就很支持,簡直是我的閨蜜一樣的存在。

小時候,別人家的家長都嚴令禁止孩子早戀,每天盯得死死的,恨不得旁敲側擊跟孩子套話。我家可不一樣,米粒姥姥和我之間無話不談。幾乎沒有什麼秘密。

我高一那年,16歲,和隔壁實驗班班長戀愛了。我當時住校,每週五米粒姥姥來接我。有次週五坐在米粒姥姥車上,我給她指我的小男友,沒想到她還替我憤憤不平,因爲她覺得一點也不帥。

但我說,架不住他有才華啊!這傢伙除了實驗班班長、年級第一,還是舞蹈隊隊長、吉他社社長、學生會主席、好多數理競賽全國一二等獎……

於是,我和學神男友手拉着手,把自己逆襲成了半個學霸,高一的期末考試,我直接逆襲成了年級第二。

雖然那段感情也因爲年少無疾而終,但那確實是我積累識人經驗的一個寶貴的開端。在以後的人生歷程中,我都能更加平常心地看待關係的盛開和凋謝,也並不會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

孩子的成長,本來就應該是立體的。她們既要學會如何學習知識,更要學會如何生存、如何與人打交道。

與人交往的前提,首先是自我保護,在什麼樣的限度下去愛、去包容,什麼情況得趕緊止損,這些能力都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寄予厚望終於培養成了名校高材生,任哪個家長看到孩子因爲一段失敗的感情葬送終生,都會心碎。。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啓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