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羣青年工程師如何“玩轉”建築黑科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智能纜索造橋機實現大型橋樑“一鍵吊裝”,混凝土智能養護技術大大減少施工碳排放……近日,駐津央企中建六局舉辦的科技創新成果展上,一系列引領建築業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黑科技”讓人目不暇接。這些出自央企青年工程師之手的科技創新成果和關鍵技術,解決了國內外諸多重要工程項目的關鍵難題。
天津地鐵7號線建設需要經過一段“最難區間”。它必須穿過正在運行的多條地鐵線路,要避開隧道,還要“躲”開立交橋盤根錯節的樁基。這些施工設計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被中建六局的青年工程師團隊拿下了。他們創新研發“富水軟土地層中心城區地鐵超深基坑及長距離盾構施工關鍵技術”,不僅成功以2.14米的最小淨距從既有地鐵5號線和6號線的四線並行疊交隧道下方“貼身”穿過,還以1.01米的最小淨距從立交橋的數十根超深樁基夾縫中“貼身”側穿10次,創造天津地鐵建設領域的七項紀錄。
32歲的項目總工程師王子豪告訴記者,明年這條南北向地下軌道交通大動脈建成通車運營後,沿線居民的出行將會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在被稱爲“橋都”的重慶,一座座超級大橋凌空飛架,讓山川與城市相連。郭家沱長江大橋是一座全長超1400米、主跨720米的超級大橋,是國內已建成跨度最大的路軌兩用鋼桁樑懸索橋。
然而,要征服桀驁洶涌的江水、於天塹之上架起坦途大道並非易事,工程面臨諸多難以想象的挑戰。35歲的項目總工程師曾遠告訴記者,這是中建六局建設團隊爲重慶打造的第四座長江大橋,也是山城的第37座跨江大橋。正是青年工程師團隊創新研發的“大跨路軌兩用鋼桁樑懸索橋施工關鍵技術”,成功讓兩條主纜穩穩托起重達5.6萬噸的橋身,相當於6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眼下,海南省打造的海洋科研“國家隊”重點工程——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科教城深海科創平臺項目已經竣工。建築羣中央的巨大U型“空中迴廊”,宛如舒展的臂膀擁抱大海。該建築整體呈半環狀,外環長372米,內環長294米,是帶斜交網格桁架的鋼框架支撐結構,地上五層,首二層懸空。如何讓這個總用鋼量超過7600噸的大傢伙完美“懸停”空中?30歲的項目總工程師崔嘉樂告訴記者,團隊創新研發出“馬蹄形空間曲面鋼結構施工關鍵技術”,實現首重3325噸網格桁架及平臺樑的一次性精準提升,創造海南省鋼結構工程單次提升重量之最。崔嘉樂說:“未來這裡不僅是我國深海科技創新高地,還將打造成國際深海科技交流合作的新名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