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真正的富二代長這樣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朱秋雨
誰是美國近代以來最有錢的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比爾·蓋茨、巴菲特、馬斯克或者扎克伯格等近30年的新秀富豪。但要論影響力,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富豪家族塑造了美國百年。有媒體形容,這些家族接近於這座移民國家的“皇室”,給予普通民衆物質、精神激勵。
靠石油致富的洛克菲勒家族,至今仍在影響美國乃至國際社會。家族第一代奠基人約翰·洛克菲勒,在1870年創辦了美孚石油公司。1937年去世時,他的財富佔美國GDP的1.5%。
洛克斐勒家族橫跨三個世紀,目前已經產生了多位“富七代”,而第五代的長公主阿麗亞娜就是其中名氣較大的一位。她的日常生活,彷彿是現實版的童話故事,職業上,她是一名服裝設計師,除此以外,她還是位馬術高手,擅長表演騎馬越障。據稱,她的個人資產達到30億美元。
(阿麗亞娜·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的足跡不止停留在慈善和教育上。聯合國能在紐約“落定”,是該家族的出資功勞;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是以洛克菲勒家族兩兄弟命名。州長、副總統、收藏家、銀行家、外交家……紀錄片《洛克菲勒家族》形容,只要是這一家族想做的,“他們的成員都會處在中心位置”。
與洛克菲勒家族同期崛起、齊名的,還有卡耐基家族、範德比爾特家族、摩根家族等。他們均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發家,趕上了美國高速增長、野蠻與希望並存的鍍金年代,又是社會不平等加劇最直接的參與者。
這些一夜暴富的富豪,能否延續多代的影響力,如同洛克菲勒家族一直思考的,關鍵是“如何處理每一天都在成倍增長的財富”。
沒從事慈善以前,美孚石油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在坊間被稱爲“資本主義最大怪獸”。這不僅是對其身爲資本家的諷刺,也是對他鐵腕無情商業手段的描述。
19世紀中期,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開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數以千計的人前來開採石油,機器的滾滾濃煙飄蕩在空氣裡。
從小對金錢敏感的洛克菲勒,提出了先於同行的判斷:原油業發展空間有限,真正有前景的是煉油業。
他很快與化學家合夥開煉油公司,在1870年的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成立至今影響世界的美孚石油公司。
(19世紀中期,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開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
美孚成立頭5年,他一邊與鐵路公司聯合,令後者提高運費打擊對手,一邊收購克利夫蘭全市的煉油商。不到9年時間,約翰·洛克菲勒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
1882年,美孚石油的力量已經膨脹到使得美國政府出臺法律限制。針對此,洛克菲勒出臺美其名爲“托拉斯”的方法——旗下公司名義上不由同一人直接控制,但股權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他在19世紀末得以操縱上下游供應商,間接控制全美油價。
(美孚石油公司)
針對上述行爲,約翰·洛克菲勒自詡爲新秩序的先知,堅信壟斷會給消費者福報。在布朗大學演講時,他說:“美麗的美國玫瑰若要燦爛盛開,必須犧牲掉周圍的新芽。”
同行對約翰已經聞風喪膽,那時流傳一條生存經驗:“一旦他下定決心,你最好賣掉自己的公司,因爲總有一天它會歸於美孚石油。”
憑藉煉油,約翰·洛克菲勒在前半生便積累了花不光的財富。2006年,《福布斯》雜誌參照各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將歷史上富豪的個人資產轉化爲當年的美元:結果顯示,洛克菲勒總資產爲3053億美元,比當年全球富豪榜前10名加起來的總資產2774億美元還高。
約翰·洛克菲勒的崛起,背後是美國經濟飛躍、國力走向強盛的造富時代。多位名震美國的家族奠基人,也在同期積累了“第一桶金”——“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注意到南北戰爭後百廢待興的商機,在1865年成立了橋樑公司;在建橋樑的基礎上,他大筆借債創立鋼鐵廠,用30年建起鋼鐵帝國。
(約翰·洛克菲勒
得益於“淘金熱”,“船王”範德比爾特也在這一時期搭建了縱橫美國的船運航線和鐵路線。到1877年他離世時,其鐵路帝國擁有長度超740英里的線路,9000節火車皮掌控在家族手上。
重工業和商業的力量,塑造了美國經濟社會的新面貌。卡耐基被經濟史學家稱爲美國的“建造者”,19世紀末,以他名字命名的鋼鐵公司成爲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年鋼鐵產量超過英國全國;而在範德比爾特的商業需求下,世界最大的火車站——紐約中央火車站應運而生。
1930年大蕭條時期,以家族命名的洛克菲勒中心悄然動工。這座有14棟大樓的建築羣,在9年後成爲美國的地標建築。70萬工人爲之動工,換句話說,他們都有了飯碗。
名門望族的發家年代,美國部分學者稱之爲“鍍金年代”。接受《時代》採訪的歷史學家內爾·歐文·佩林特如此解釋:“‘鍍金’不是黃金的顏色。‘鍍金’是指覆蓋在其他東西上的銅鏽,是閃亮的外表和下面的腐爛。”
上述富豪也因此有了“時代特點”,佩林特表示:“鍍金時代的標誌之一是對財富的炫耀。而今天的美國富人不願意暴露他們擁有的資產。”
(科尼利厄斯·範德比爾特飾演路易十六【左】)
19世紀末震撼全美的一大名場面是:1883年,範德比爾特家族舉辦了一場化裝舞會,並邀請了1000位賓客。這次舞會被《紐約時報》形容爲“仙境”——客人們穿着裝飾華麗的禮服,戴着引人注目的珠寶,一個個希望自己能脫穎而出。
根據紐約博物館的說法,“大多數當代的消息來源認爲,這場舞會的成本爲25萬美元(約等於今天的600萬美元)”。
但與此同時,資本的嗜血性和社會貧富懸殊,越來越被美國公衆詬病。
19世紀末開始,約翰·洛克菲勒多次收到威脅信。很多人聲稱,要炸掉他的房子,綁架他的小孩。
20世紀初,飽受輿論壓力的美國政府出臺各類政策以分散財富,例如出臺聯邦遺產稅、累進稅制,並專門針對約翰·洛克菲勒家族的壟斷,頒佈了反托拉斯法。
1911年,美孚石油被最高法院判決違反法條,被勒令拆分爲34家公司。
正在這一時期,頂尖富豪們開始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財富。紀錄片《洛克菲勒家族》曾採訪一位家族後代,他袒露心聲表示:“我們中的很多人意識到,人生就是要尋找到權力和善意的平衡。”
卡內基則在出版物《財富的福音》一書中指出,取得財富的人應該激勵“善良勤勉的窮人”自救,因此慈善捐贈有7個最佳領域:大學、免費圖書館、疾病防治機構、公園、音樂廳、游泳池等。
受國家政策和社會文化的影響,20世紀初期,約翰·洛克菲勒宣佈成立慈善基金會。資金雄厚的基金會很快在世界範圍發揮影響。一個重大舉措是,基金會剛成立不久,派出頂尖醫學教育專家組成的考察團奔赴中國,經考察決定,在北京創辦一所集教學、臨牀、科研於一體的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因此成立。
(1921年參加開幕典禮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成員及各國醫學專家)
1921年初秋,約翰·洛克菲勒獨子小洛克菲勒一行人乘坐跨洋遊輪,出席協和醫學院開幕式。來自歐洲、美國、日本和中國各地的傑出訪問學者、科學家匯聚一堂。小洛克菲勒發言稱,希望“西方所能提供的最佳醫學,永遠紮根於中國的土壤”。
正如歷史學家內爾·歐文·佩林特總結的,這一時期的資本家“並不只是強盜大亨和富有的人,他們的出現並不全是壞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非常強大”。
比起最大程度地利用財富,如何讓財富代代延續,是富豪們終其一生擔憂的命題。
《從你的孫子那裡借來的:百年家族企業的演變》作者丹尼斯·傑夫總結,大多數頂級富豪希望延續身份和地位。“他們不會說‘等有錢了,我們都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了’,而是把財富投資給下一代,建立偉大的家族。”
在研究世界超20個富豪家族後,丹尼斯·傑夫發現,各大家族傾向於多樣化的投資組合:不止於股票,“通常(家族)到了第四代,他們往往擁有兩個、三個或更多的私企。同時投資衆多房產”。
(洛克菲勒父子合影)
信託基金是洛克菲勒家族交出的答案。1934年,小洛克菲勒爲妻子和6個子女(第三代)分別設立了6億美元的信託基金,受託人爲大通國民銀行。1952年,他又爲孫輩(第四代)設立總計1億美元的信託基金。這些基金基本平均分配,避免了富豪家庭糾紛。
據報道,洛克菲勒基金會資產規模已從創建之初的1億美元增至21世紀的超40億美元,主要投資證券,也涉獵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
成功的財富保存,促進了洛克菲勒家族影響力的擴大。小洛克菲勒育有一女五男——他們被美國媒體稱爲“處在(美國)中心位置”的人。
大姐芭布斯和大哥洛克菲勒三世主要投身慈善,老二納爾遜則最常在公衆場合露面。他在1959年至1973年擔任四屆紐約州州長,主張投資和改善基建,並於1974年至1977年輔佐共和黨籍總統福特執政,做副總統。
“老幺”戴維也擁有至今未破的世界紀錄——世界最年老的億萬富翁。在2017年逝世時,他享年101歲。一長串的職稱才能描述他的生平:先後開過70家銀行;生前控制泛美、環球、東方等美國前五大航空公司;執掌大通曼哈頓銀行的幾十年間,他會見了200多位外國領袖,包括中國總理周恩來、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等。
1973年,中美兩國還未正式建交,周恩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銀行家身份的戴維·洛克菲勒碰面。在這次交談中,戴維驚訝於周恩來對洛克菲勒家族“多得叫人吃驚的瞭解”,兩人隨後就國際經濟和貨幣形勢交談甚歡,直至凌晨1時。
戴維的中國之行促成了中美早期的金融合作,大通曼哈頓銀行亦成爲中國銀行在紐約的代理行。
(戴維·洛克菲勒)
由於第三代家族在美國和國家間的影響力,2017年戴維逝世時,《紐約時報》評論稱,在這個快速沉寂的家族中,他可能是最後一個在世界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成員。
對於家族的起伏與延續,丹尼斯·傑夫研究後的結論是:絕大多數家族仍遵循“富不過三代”的定律,得以傳承下去的是少數。
嚴格的家規和家族傳統,被解讀爲洛克菲勒家族精英輩出的緣由。戴維·洛克菲勒的女兒(第四代)佩吉·杜蘭妮受訪時表示,家族重視理財教育,很小時她“被要求零花錢的10%要捐出去”。
(阿麗亞娜·洛克菲勒【第五代】與爺爺戴維·洛克菲勒)
而影響多位洛克菲勒家族成員一生的座右銘,是老約翰·洛克菲勒對自己的總結:“我從小就被教導既要娛樂也要工作,我的人生就是一個悠長、愉快的假期;全力工作,盡情玩樂,我在旅途上放下了一切憂愁,而老天每天都善待我。”
編輯 | 吳陽煜 莫奈
排版 | 劉陽 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