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築起商業航天產業新高地
(原標題: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築起商業航天產業新高地)
春節剛過,坐落於池州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的星移聯信衛星通信載荷智造工廠項目已全面加速推進,正緊鑼密鼓地爲下個月的正式投產以及今年底“池州一號”衛星的發射作着充分準備。
“池州發展商業航天有獨特優勢。”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產業發展部負責人康橋說。近年來,池州憑藉“非對稱優勢”破題,精準發力商業航天賽道。一方面,江南集中區土地資源豐富、區位交通便利,爲火箭發動機試車、總裝等環節提供了天然的安全屏障;另一方面,我省將商業航天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池州藉此勢頭,推出“基金+政策+服務”組合拳,設立20億元產業基金,實施“綠燈給企業、紅燈給自己”的極簡審批機制,爲產業鏈關鍵環節提供全週期支持。
目前,池州商業航天產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龍頭企業星河動力已完成“智神星一號”可回收液體火箭的組裝,發動機試車基地也已投入運營;2024年投資落戶集中區的星移聯信衛星通信載荷智造工廠項目將於下月正式投產,並計劃今年底用池州造火箭發射“池州一號”衛星;此外,已有12個航天項目簽約,總投資達155億元。“我們不僅招引鏈主企業,更注重構建‘火箭+衛星+材料’的生態閉環。”康橋表示。
池州的雄心不僅限於單一企業。根據“一體兩翼三基地”的規劃,即以火箭製造發射爲主體,以特色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爲兩翼,池州正致力於建設火箭製造、裝備製造、特色材料三大基地,通過鏈式思維重構產業版圖。
“建設衛星互聯網最關鍵和核心的環節有兩個:一是運載火箭,二是低軌通信衛星。”星移聯信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媛媛介紹。隨着商業航天產業的加速崛起,衛星互聯網也已進入高速發展期。池州及集中區對未來產業高度重視,以超前的眼光引進了商業火箭頭部企業——星河動力公司,爲發展衛星互聯網提供了先決條件。
“鏈主”企業的牽引作用顯著,裂變效應凸顯。作爲國內首家實現火箭入軌的民營公司,星河動力的落戶成爲關鍵轉折點。其研製的“蒼穹”系列發動機覆蓋300公斤至30噸的運載能力,填補了中低軌衛星發射市場的空白。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即將啓動液體火箭智造基地二期項目,未來可實現年產20枚火箭的規模化生產能力。鏈主企業的磁吸效應迅速顯現:唐山德厚機械投資11億元佈局航天輕量化部件生產,中科宇航新材料基地落地攻關耐高溫複合材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聚集。
如果說火箭是“飛天”的基石,那麼衛星則是“織網”的核心。2024年初,星移聯信衛星通信載荷智造工廠宣佈投產,其研製的低軌衛星通信載荷技術壁壘高、價值佔比超60%。“池州造火箭發射池州造衛星,將徹底打通‘天基網絡’閉環。”彭媛媛透露,公司已與中國移動合作發射了“01星”,2025年底“池州一號”升空後,“平天”星座建設將正式啓動。與此同時,江南集中區聯合中山大學成立了先進材料實驗室,突破透波材料等“卡脖子”技術,爲衛星互聯網提供硬核支撐。
池州的實踐表明,商業航天產業的競爭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生態之爭。其成功關鍵在於三點:一是“精準卡位細分賽道”,池州聚焦中低軌衛星發射與通信載荷製造,以差異化定位搶佔發展窗口期;二是“政府-企業-科研協同創新”,通過“產業基金+專項攻關+人才飛地”模式,構建了“技術研發-中試-量產”的全鏈條服務體系。例如,星河動力與國防科技大學共建研發中心,星移聯信引入清華大學團隊攻關星載AI芯片;三是“以航天賦能傳統產業升級”,航天級精密製造技術正反哺池州的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等產業。今年1月10日,江南集中區與唐山德厚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總投資11億元,主要產品涵蓋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及航天部件等產業配套領域。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19億元,年稅收將達到1.05億元。池州商業航天產業鏈又在延展。
航天產業項目在池州競相開花結果,離不開池州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通過建立重大招商項目市領導直通車制度,池州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的攻堅機制,爲重大項目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以最優質的服務、最優惠的政策和最優良的環境,推動項目快速建設投產。例如,星河動力安徽項目就是通過“基金+基地”的招商方式引進落戶的。
如今,池州正依託在航天製造領域獨有的承載優勢和適配能力,進一步搶抓商業航天發展機遇,積極拓展低軌通信衛星載荷產品研發製造、工業無人機整機及零部件生產、航空航天發動機特種功能構件研發生產等項目落地建設,加快釋放航空航天製造產業活力,向着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新高地不斷進發。
根據規劃,到2030年,池州商業航天產業產值將突破200億元。爲實現這一目標,池州正加速佈局。“去年,我們調整充實了主導產業推進專班,編制了商業航天產業規劃,繪製了產業鏈全景圖,制定並落實了《招商引資工作流程指引》等五項機制,重點推進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康橋告訴記者。
(記者 徐建 倪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