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一窺俄帝國獨裁史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結合廚師、食譜及政治,反思帝國主義的身影。(書展基金會提供)

波蘭報導文學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繼《跳舞的熊》、《獨裁者的廚師》持續在國際上受矚目,被譯成多國語言,他4日在臺北國際書展也分享了新作《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從廚房的門一窺俄羅斯百年曆史中獨裁者與受壓迫者的人性幽微。

沙特多花了3年寫成的《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包羅了許多食譜,也透過廚師、食物一窺帝國主義的運作,從百年前俄羅斯帝國到末代沙皇、列寧、史達林乃至普亭的廚師也都在列。有趣的是,普亭曾說自己的祖父是列寧的廚師,爲此維特多翻找各式文獻,「最後發現這只是個謊言」。

相較於《獨裁者的廚師》,《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也描寫了爲一般百姓做飯的廚師,包括車諾比核災中被送到災區的廚娘,其中最年輕的只有17歲,儘管這些廚娘自己也知道難逃被污染死亡的命運,仍盡全力去爲核電廠的工作者烹煮。維特多說:「就算會死,這些廚娘也希望大家在死前能吃上一頓好食物」。

維特多也指出,他探訪的故事中,被送往阿富汗的廚娘也是異常強韌,「她就像一位母親想餵飽身邊這些孩子,希望他們吃點像是能在家吃到的家常菜,並且在她的食堂、廚房裡打造愉快的氛圍,讓士兵們能樂於在食堂交流,而讓日子過得快樂一些」。

從廚師視角看獨裁者私下的一面,維特多指出,每個獨裁者都有試菜員,薩達姆‧海珊甚至有12位試菜員,「因獨裁者無法相信任何人,總會再三檢查」。但曾讓維特多掙扎的是,自己走訪下來最喜歡的一道菜,竟是海珊家傳的魚湯。雖然大多數主廚都不願公開自己的食譜,但維特多還是取得了克里姆林宮總管給的完整食譜,他打趣「伏特加是建立信任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