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少利薄,酒水批發市場怎麼賣不動酒了?
在店內呆坐半晌後,實在無聊的老李,聽到門外不斷傳來的打麻將的聲音後,也快步走了出去。
在另一家酒行的門口,老李看到,好幾個與其相熟的酒商,已經聚在一起,他們邊搓麻將,邊聊起這幾天的“茅臺降價”。
這是6月15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實地探訪百榮世貿商城時,看到的一幕。
位於鄭州市南四環的百榮世貿商城,因聚集數千家酒商,成爲國內最大的酒水批發市場之一。
作爲一名已經在酒水批發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的酒商,老李曾親身經歷過酒水批發行業的輝煌,如今,卻不得不爲店裡門可羅雀的客戶發愁。
曾經紅火
老李說,自己創業時,正趕上酒類流通行業的渠道變革,很多創業者涌入鄭州的華中食品城。到1994年,華中食品城已聚集商戶700餘家,從業人員3000餘人,主要經營糖酒、食品、飲料等10多個種類,年交易額佔河南全省副食品批發行業的40%,而酒水,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這麼說吧,那個時候,只要你手裡有貨(酒),就不怕賣不出去。”談起20年前的生意,老李說,一瓶酒,賺個百十塊都是常見的。
如今呢,別說一瓶酒,就是一箱酒,能賺個十塊八塊錢,也算是沒白忙活了。
2016年之後,伴隨着鄭州城改拉開序幕,老李所在的華中食品城被列入拆遷範圍,包括老李在內的數千名酒商,將店面搬遷至新建成的百榮世貿商城。
伴隨着越來越多酒商的遷入,百榮世貿商城的“酒水效應”越來越有影響力,不僅河南,甚至河南周邊省份的菸酒店、商超,也都紛紛涌到這裡進貨。
與一些酒行主要從事白酒批零不同,老李的店鋪,既有光瓶白酒,也有黃酒、紅酒,下游的客戶主要是一些大小商超。
老李說,伴隨着越來越多商超到百榮世貿商城來進貨,自己的店鋪,每天的出貨量曾高達3000多件。
百榮世貿商城內另一名主營茅臺集團系列酒的酒商也說,自己的生意,在2021年之前,每年都是增長的,多的時候,一天能出貨1000多箱,每箱的毛利有120多元。
整個酒水行業,呈現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態勢。
數據顯示,2011年時,白酒行業1000多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3746.67億元,同比增長40.25%,實現利潤總額達571.59億元,同比增長51.91%;2012年,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66.26億元,實現同比增長26.82%,實現利潤總額818.56億元,實現同比增長48.52%。
雖然之後的2013年,增速較2012年有所回落,但仍實現了5018.01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22%,不過,利潤總額卻同比下降1.92%。爲804.87億元。
2016年之後,伴隨着高端酒紛紛提價,整個白酒行業再度進入黃金期。此後三年,白酒行業的銷售數據均保持兩位數的速度提升。
甚至,直到2023年,全國白酒行業仍完成銷售收入7563億元,同比增加9.7%;實現利潤總額2328億元,同比增長7.5%。
不過,仔細分析其中數據,你會發現,相較於以往的白酒企業“百花齊放”,如今的白酒銷售額,越來越向茅臺、郎酒、五糧液等一線名酒品牌集中了。
客戶少了,利潤薄了
而且,與白酒工業企業銷售額、利潤仍在增長相對應的是,伴隨着白酒行業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廠家的越來越強勢,諸如老李這樣的批發商們,議價能力越來越弱,利潤空間也越來越薄。
老李說,如今,同樣還是10個單品,能有一兩個好賣的,就已經不錯了,剩下的,賣不掉,就只能堆在倉庫,等待時機,或者乾脆虧本促銷。
同樣在百榮世貿商城開店的一名酒商也說,一箱售價三四千元的名酒,自己一箱酒的淨利潤也不到20元,100箱酒才賺一千多塊錢。爲了做成這筆生意,自己還得耗費幾十萬元去買貨囤貨,而且,運輸中不能出現破損,即便一瓶酒出現瑕疵,自己就得往裡面貼錢。
菸酒店、商超等下游零售渠道的不斷萎縮,也在不斷加劇着諸如老李這樣的批發商們的業績下滑。
老李說,和高峰時期相比,自己的業績下滑了近30%,爲此,他爲了避免虧損,也想了不少辦法,包括裁減員工、縮小倉庫面積等。
同樣在百榮世貿商城從事酒水批發的馬女士也說,今年春節以來,感覺好多老客戶都沒再下單過,“去年端午節,還有一些客戶,今年端午節,我還專門多備了一些貨,結果發現客戶卻比去年還少。”馬女士也不禁向記者抱怨,這客戶,都到哪兒去了呢?
一個去向,是電商。
數據顯示,2023年,線上酒類市場規模已超過120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6.4%。幾個主要電商平臺的酒水銷售額規模均有所上漲,其中淘寶平臺漲幅最爲顯著,達到147.9%;而京東平臺則憑藉340.8億元的銷售額規模穩坐頭把交椅。
此外,萬聯證券線上電商研報也顯示,自2023年3月開始,拼多多每月白酒銷售額均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長,當年10月,該平臺的白酒線上銷售額已達81.25億元,同比上升202.24%,遠超當年9月80.79%的增速。
另一個去向,是客戶逐漸向名酒集中。
華創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歐陽予在研究白酒數據時便發現,以茅臺、五糧液爲代表的八大名酒企業,2016年時,其收入佔白酒行業的比例尚不足20%,但2016年後,其收入佔比卻在不斷提升,到2023年,其收入在整個白酒行業的佔比已超過50%,而且,這種白酒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仍在不斷加速。“我們預計2025年八大名酒企業的收入佔比可能將達到2/3。”歐陽予說,這實際上是消費型行業格局走向成熟的過程,市場份額不斷加速向頭部企業集中。
但是,與中小白酒企業對批發渠道的需求不同,名酒企業的渠道,更多是自營與經銷商渠道,對諸如百榮這類批發市場的需求,並不強烈。
這也成爲導致馬女士等酒水商業績不斷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轉型求變
面對日漸萎縮的銷售額,老李也是滿臉愁容,“還能怎麼辦呢?好死不如賴活着,”老李說。
也有酒商選擇向上遊突破。
同樣從百榮世貿商城酒水批發起家的李德印,如今依託這麼多年積累的資源,先後開發出貴州迎賓酒、王秉乾酒等自有品牌。
他說,百榮世貿商城是白酒市場風向標,作爲產品窗口和信息網點依然具備獨特優勢,今後自己將雙輪驅動,在百榮經營的同時加快品牌轉型。
還有一些酒商,則選擇了擁抱電商。
譬如,河南鄭州浩澤酒行總經理陳玉,就先後在多個電商、直播平臺開設了酒類專營店,並先後招募主播、副播、運營等崗位,通過給粉絲提供專業老酒鑑定和講解酒類知識,逐步由傳統經銷商向電商轉型。
同樣曾在百榮世貿商城租檔口批發白酒的酒商靳鬆豪,也通過在檔口拍攝短視頻,介紹酒類產品知識和信息,藉助百榮世貿商城的知名度和先發優勢,逐漸集聚起一些粉絲。
如今,靳鬆豪依託百榮世貿商城的豐富貨源和成熟供應鏈,一方面將名酒賣給終端商和名煙名酒店老闆,另一方面,則選擇與酒廠合作,開發自有品牌白酒,通過粉絲等私域流量銷售。
但也有一些酒商,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有些手足無措。面對門可羅雀的客戶,一些酒商甚至乾脆選擇了“躺平”。
老李說,當年,無論自己是在華中食品城,還是百榮世貿商城,都因爲順應酒類流通的轉變,在酒水流通領域開闢出了一片天地,如今,面對電商、新零售的異軍突起,自己的未來路在何方,又該如何探出一條新路,自己目前仍在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