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環團:如要實現2050零碳排臺灣無碳電力需增10倍
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的李敏教授強調,再生能源與核能不是互斥的,政府成天說「再生能源發電量已超過核能」,根本就不該這樣說。好比一場籃球賽,教練把最好的得分手坐冷板凳,不准他上場,然後說在場上的球員表現比這個板凳得分手更好,這有什麼意義?。(江飛宇/攝)
科學環保團體「氣候先鋒者聯盟」與清華大學李敏教授、國民黨立委吳宜玎在14日召開記者會警告,民進黨政府的錯誤能源政策,導致臺灣過去幾年的減碳成績不進反退,這將會影響臺灣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記者會上介紹的「低碳力網站」算出,臺灣如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那麼無碳電力必須增加10倍,若採用太陽光電、離岸風機,需要的土地面積都非常龐大,如採用核能,也需要非常多座核電廠,這些醜話都必須提前講清楚。
根據能源署的資料,臺灣2015~2022年的低碳電力是不增反減,減少的部分正是持續停用的核電廠發電量。(圖/楊家法提供)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表示,從環境部今年8月公佈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可以看到,2015年蔡英文上任之前我們二氧化碳總排放是2.75億公噸,2021年碳排增加到2.83億公噸。也就是說蔡政府執政以來,我們的減碳完全退步不及格!細看各個排碳源,發電部門佔比高達總排放的67%,2015到2021年間也是不減反增(從1.75億公噸增加到1.89億公噸),反觀我們的民間製造業這幾年的碳排是減少的。可以看到民間的努力對比民進黨政府爲了非核家園神主牌造成的傷害。
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接着說,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官網的資料「歷年燃料燃燒碳排指標」,從2015年到2022年這7年間,臺灣的總碳排量沒有明顯下降,而人均碳排還有增加,顯示民進黨政府所吹噓的以再生能源減碳,是完全無效的。這道理也很簡單,因爲民進黨政府執意非核家園的大原則下,核電廠歲修後不運轉,時間到了不延役,核電廠的減碳功能被冷落,那些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彌補不了核電廠的發電缺口,增加的電力需求,只能摧動火力發電來補足。
核電廠的發的每度電,都屬低碳電力,因此如果善用臺灣現有的核電廠,再搭配目前已建設的光電、風電,那麼臺灣的減碳成績立刻好轉。(圖/楊家法提供)
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言人江肇元認爲,如果臺灣願意使用核能,那情況就不同了,核一、核二、核三延役,再加上核四啓用,這4座發電廠的8部核電機組,一年可以減少4996萬噸的碳排放,一下子就可能把臺灣碳排放總量、人均碳排量,都降到23年前的程度,這當然是臺灣非常大減碳成效,也可以減少產業的碳費成本。
目前臺灣談論電力規劃,極少去預測2050年臺灣的電力需求量,更沒有思考這些電力都要換成低碳電力,該如何轉型。(圖/低碳力網站)
另外,來自瑞典的「低碳力網站」設計者陸曉鷗,則計算出一個驚人的嚴酷現實:臺灣的低碳電力缺口實在太大,如果臺灣要維持經濟發展,那麼臺灣的電力需求量是持續緩步增加,根據國發會的資料,到2050年,臺灣的用電量大約是4275到5731億度,這是2022年(2881億度)的近2倍。
那麼我們現在有多少低碳電力呢?2022年低碳電力只有506.6億度,這意味着,到2050年,我們的低碳電力至少需要增加8.4倍~11.3倍,取個平均值就是如今規模的10倍!
低碳力網站計算,如果在2050年臺灣全用太陽光電做爲低碳電力來源,那麼佈設太陽光電的面積達到臺灣全島總面積的12%。(圖/低碳力網站)
低碳力網站計算,如果2050年臺灣全部使用離岸風場做爲低碳電力來源,那麼需要1491座「離岸一期」,離岸一期面積9平方公里,1491座就是13419平方公里,也就是「臺灣土地總面積的30%」。(圖/低碳力網站)
如果臺灣在2050年的低碳電力完全來自核能,那麼需要29座核3廠的規模,先不論合適廠址與政治、民意問題,核3廠面積爲340公頃,也就是3.4平方公里,29座核3廠的土地使用面積是98.6平方公里,約爲臺灣總面積的0.27% 。(圖/低碳力網站)
陸曉鷗表示,不論哪種技術的效率在未來都有可能會進步,但我們可以從各個低碳能源目前的發電情況估計看看,需要多少才能滿足這10倍的低碳電力需求。其他的技術(碳捕捉、儲能等)在計算上更加複雜,這裡先暫時不考慮。
假設完全依靠光電,太陽能需要增長42.3倍。我們估計需要4,473.88平方公里的面積,相當於臺灣土地的12%拿來蓋光電案場。如果僅依靠核能,核能發電量需要增長19.6倍。相等於要增建28座第三核電廠,相當於約爲臺灣總面積的0.27%。如果是建在海上的風力發電機呢?需要增加3萬1304支風機,也就是需要1491座「離岸一期」,也就是「臺灣土地總面積的30%」。
歐曉鷗說,這些選擇都不容易,他在此只是提出真相,至於如何搭配,那要看政府、學者與民衆如何商量。
小型模組式反應爐(SMR)功率在300百萬瓦之下,可自然對流冷卻,電廠面積相當於1座大賣場。(圖/GE Hitach)
清華大學李敏教授補充說,上述的算法僅是數字上呈現,不牽涉技術問題。臺灣不可能再加蓋28座核3廠,事實上也沒必要。目前已經有的4座核電廠(核1、核2、核3、核4),其實都有預留新增機組的空間,如果全部善加利用,現有核電廠空間可以安裝20部大型機組,這相當於10~12座核3廠。至於其他的減碳額度,再到國際上尋求SMR小型模組反應爐,這種反應爐對場地的要求較低。不過這些已經屬於長期規劃的部分,臺灣現在最便利的減碳目標,仍然是回覆核1核2發電能力、核3廠延役,並啓用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