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魯藏一家親 共憶楷模情”系列活動綜述

2024年11月5日《聊城日報》2版

孔繁森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魯藏一家親 共憶楷模情”系列活動綜述

西藏,一個充滿信仰的地方。這片歷經滄桑的雪域高原,因孔繁森精神而成爲無數人心中嚮往的聖地。

今年是孔繁森同志殉職30週年,也是全國對口援藏30週年。近日,“魯藏一家親 共憶楷模情”系列活動走進西藏,來自聊城的一行7人赴拉薩市、日喀則市、阿里地區等地,通過宣講、巡展、實地探訪調研等多種形式,宣傳孔繁森精神,增強愛國情懷和歷史使命感,助力西藏發展。

孔繁森精神歷久彌新永不過時

9月19日,拉薩的天空湛藍如洗。在拉薩烈士陵園西側的孔繁森墓前,江澤民同志題寫的“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幾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孔書記,我們來看您了!”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學基地主任王巍激動地說。

隨後,拉薩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崔建勇、聊城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衣善忠與王巍一起鄭重地擺上鮮花,並向孔繁森墓碑三鞠躬,表達對孔繁森同志的思念和緬懷之情。在這座國家級烈士陵園中,還有1000多位英烈長眠於此,每天都有參觀者前來祭奠,他們已成爲民族的集體記憶,永遠鐫刻在共和國史冊上。

時序更替,精神永存。“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愛人民。’”“孔繁森說,西藏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在日喀則市舉行的珠峰大講堂——“學楷模 強黨性 守初心 擔使命”宣講報告會上,聊城市孔繁森精神宣講團成員爲大家深情講述了孔繁森同志在家鄉、在西藏的楷模事蹟。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30年,但談及孔繁森,不少日喀則羣衆仍然潸然淚下。

援藏工作用心用情碩果累累

西藏地處高海拔地區,氣候寒冷乾燥,自然條件限制了果蔬的生長。1993年,孔繁森在調研時瞭解到部隊官兵吃不上新鮮蔬菜,他就帶領大家建設了一個雙層膜溫室大棚。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天氣,儘管蔬菜長得慢,但對當時的官兵來說,已經可以幫助他們極大地改善生活了。

“咱們今天吃到的這些新鮮蔬菜瓜果,都是白朗縣自己生產的,當年孔書記想要解決的蔬菜、水果種植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終於讓西藏民衆的餐桌一改過去蘿蔔、土豆、白菜‘老三樣’了。”在日喀則,山東省第十批援藏幹部興致勃勃地介紹了山東援藏以來,爲改善當地羣衆生產生活狀況所做的努力。

白朗縣是山東援藏幹部接續發力對口支援的一個縣。自1995年起,對口支援白朗縣的山東首批援藏幹部決定引進現代蔬菜種植技術。經過不斷研究努力,一座座果蔬大棚整齊排列在田野間,一壟壟、一株株蔬菜長勢喜人,白朗縣逐漸從傳統的農業縣轉變爲青藏高原上的“果蔬之鄉”。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果顯著

“30年來,孔繁森精神薪火相傳,激勵着一代又一代阿里各族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阿里的偉大進程中,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業績。”9月23日,由阿里博物館與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學基地(孔繁森同志紀念館)聯合主辦的“人民至上·大愛無疆——用心用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孔繁森事蹟展暨孔繁森逝世30週年紀念展在阿里博物館開幕,阿里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旦巴旺久在致辭中表達了對孔繁森同志的緬懷和敬仰之情。

位於阿里地區的獅泉河烈士陵園始建於1972年,陵園正中間,安葬着李狄三烈士、孔繁森同志以及進藏先遣連的63名烈士和建設阿里、發展阿里過程中犧牲的34名烈士。祭奠完孔繁森同志,大家瞻仰了先遣連烈士墓。

典角村是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噶爾縣扎西崗鄉轄行政村,被稱爲“守邊固邊第一村”,距離邊境線僅有600米。邊防官兵、幹部羣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堅守在偏遠艱苦、純淨遼闊的祖國邊疆。

歲月悠悠,波瀾壯闊;大道如虹,初心如磐。如今的西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無數的援藏幹部人才弘揚踐行孔繁森精神,紮根邊疆,建功高原,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呈現在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空間,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着豐富資源和強大動力。

文/圖 通訊員 孔祥雷 週會 齊風銳 記者 張英東

來源:新聊城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