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屢飆40度高溫 臺中騎士苦等3分鐘紅燈喊「有灼痛感」

臺灣大道與公益路民權路口,行人和機車騎士需在烈日下苦等近3分鐘、約162秒才能通行。(陳俞融提供)

臺灣大道與公益路民權路口,行人和機車騎士需在烈日下苦等近3分鐘、約162秒才能通行。(陳俞融提供)

夏日氣溫創新高,體感溫度動輒40度以上,令人難耐。臺中市有議員指出,臺中交通號誌數量爲六都第一,許多紅燈等待超過90秒,甚至高達162秒、近3分鐘時間,機車騎士及行人被迫在無遮蔽路口久候,中暑風險大增,十分不友善。

炎炎夏日,爲達到減少用路人停等紅燈效果,臺中市交通局引入智慧化動態號誌系統,依路段車流量、旅行時間及行駛速率,適時調整路口號誌時制。

陳平路、中清路口等待時間高達154秒,騎士苦不堪言。(陳俞融提供)

議員陳俞融指出,臺中交通號誌數量高達6515處,爲六都第一,但全市僅有113處智慧化動態號誌系統,比例非常低,僅佔1.7%,收效甚微,造成許多大路口仍需長時間的等待紅燈。

陳俞融以臺灣大道與公益路民權路口爲例,行人和機車騎士需在烈日下苦等近3分鐘、約162秒才能通行,而陳平路、中清路口的情況也相同,等待時間高達154秒。這些路口普遍缺乏遮蔽設施,迫使市民在炎炎烈日下長時間暴露,增加中暑風險。

王姓騎士說,夏天騎車等紅燈,太陽曬3秒就有灼痛感,隨便就達38度,整個城市像一座烤箱,真的苦不堪言!

陳俞融提到,臺北市2019年開始實施夏日減紅燈秒數專案,今年夏天已有740處路口縮短紅燈秒數;另高雄市正推動部分號誌紅燈縮短30秒措施,但臺中市似乎毫無作爲,根本慢半拍。

陳俞融建議市府全面檢討並縮短在炎熱季節時的紅燈等待時間,加速智慧化動態號誌系統普及,且評估於主要路口增設遮陽設施,保護等候的行人和機車騎士,爲臺中市民打造更安全、更友善的交通環境。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說明,臺中市主要幹道在交通尖峰時段爲了有效紓解車流,號誌週期以180、150或120秒爲規畫原則,離峰時段再依據交通流量調降號誌週期秒數,減少行人、車輛等候紅燈時間,並依據路口交通量、道路條件等設定最短綠燈時間,以確保行人安全通過路口。

交通局表示,考量夏季氣候炎熱,將持續觀察長週期路口車流特性、行人穿越需求、道路幾何特性、幹道連鎖,評估縮短號誌週期或調整紅綠燈秒數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