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電動車佔比 將祭補貼誘因
國發會21日邀商總、中小企業總會旗下會員廠商談2050年淨零目標方向與計劃,與會業者轉述指出,IEA建議2030年新售車輛60%爲電動車、2050年達100%,在此目標下,我國電動車佔比也要大幅提升,在電力供應將以汽電共生方式,擴大綠能比重,同時火力發電要有CCS(碳捕捉與封存技術)設計,否則需汰換。
歐盟研議2035禁售燃油車,國發會官員表示政府不會用特定年度禁售燃油車手段,而是透過價格補貼機制,提供誘因,未來碳費收入將成立單一基金,用來補助及獎勵減碳相關技術開發,及電動化推廣。
環保署也說,2030年新售車六成電動車目標是IEA給出建議值,臺灣電動車的目標還未確定,正研議中。至於臺灣如何跟進國際目標,環保署說,當全球汽車產業轉型時,進口車等規定就會隨着改變,屆時低碳電動車比例就會提高。
不過,與會業者質疑,每部電動車的充電度數是1,000多度電,「那是很龐大的數字」,臺灣電力結構與供電能力,2030年如何跟上國際訂定六成目標?業者指出,未來火力發電廠都要有CCS設計,這是世界標準,若不符合就要汰換,而臺灣現有火力發電廠都沒有,屆時都汰換了,「是要拿什麼來補?」雖然,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2050年會有新增能源,但「大家還是質疑」。
高層官員表示,未來臺電利用火力電廠混燒氨氣、發展氫能,多元發展再生新能源,且2025~2035年穩定綠電供給,每年離岸風電新增1.5GW,太陽光電新增2GW。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指出,供電重要,儲能也很重要,既然未來電動車是淨零重要目標之一,他建議,電動車充電站,應搭配太陽能光電及儲能裝備,還有客運業的停車場面積都非常大,若能輔導客運業停車場都裝設太陽能光電,一來符合綠能目標,同時也能舒緩供電吃緊問題。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則說,每個行業到底要做什麼?將來的節能減碳,碳交易又該怎麼做?希望有更完整資訊與資料。會中有中小企業反映,目前要驗證碳排費用,一個項目20萬元,對中小企業而言負擔過重,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也認爲,確實是會造成中小企業的負擔,未來會設法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