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過境美國 不做麻煩製造者
(圖/取自賴清德臉書)
賴清德總統正進行「繁榮南島智慧永續」之旅,他在7天6夜的旅程中,有3個晚上是住在美國管轄區域:兩個晚上在夏威夷,一個晚上在關島。對此,臺灣許多人認爲這是賴政府的最大成就,但是事實上與他的前任馬英九和蔡英文相比,卻是今不如昔,所謂訪問南島之旅就是滿腹心酸的掛羊頭賣狗肉之旅。
不可否認,臺灣之所以能長期未被統一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美國的支持,因此維繫這種支持就是每個臺灣領導人就職後的首要任務。而從美方接待他們的方式可以看出美方的政策走向。所以我們下面就回顧馬英九、蔡英文每次就職後的過境歷史。
2008年8月12日至8月19日,馬英九首次出訪中美洲「邦交國」巴拉圭、多明尼加,展開所謂「固邦」活動,中途過境美國洛杉磯、巴拿馬、美國舊金山。過境美國時也非常「低調、剋制」,不做「製造麻煩者」。
2012年4月7日至4月18日,馬英九出訪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甘比亞、史瓦帝尼王國,中途過境印度孟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這是首度出訪非洲,而且首次過境印度孟買史無前例,被馬當局稱爲「外交突破」。 輿論認爲,馬當局過境出訪「具有歷史意義」,這與當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密不可分。
2016年蔡英文接任總統時,正值美國對華政策轉向對抗、圍堵的時候,蔡英文於6月24日到7月2日出訪巴拉馬及巴拉圭,24日在邁阿密停留一晚,30日在洛杉磯停留一晝夜。
蔡英文連任後由於新冠疫情未能出訪,直到2023年3月29日展開首次、爲期10天的外訪行程,到中美洲邦交國瓜地馬拉和貝里斯,去程和回程分別過境美國紐約和洛杉磯。她與美國衆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美西時間4月5日於美國加州雷根總統圖書館會晤。
麥卡錫作爲美國政府三號人物,是1979年以來在美國本土會見臺灣領導人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然而,會晤後的記者招待會中麥卡錫有關臺灣的發言非常謹慎。這充分顯示了美國打臺灣牌的侷限性。
這次賴清德的出訪表面對象比之前馬、蔡的訪問都更微不足道。馬紹爾羣島、吐瓦魯、帛琉的人口,根據2021年的數據,分別是42,418、11,900、18,024,每個國家幾乎相當於臺北市的兩個大的裡。
賴清德爲了得到美國的允許過境,等了超過6個月,仍然無法過境美國本土,因爲美國顧慮大陸的反制措施!這就是美中實力下臺灣所面對的現實。
賴清德離臺前在機場發表的談話中表示,他將和此次訪問的友邦朋友以民主、和平、繁榮的價值持續拓展合作,深化相互間的夥伴關係。這些話是指跟這3個小國嗎?當然不是!主要是針對美國,但是美國不敢接受,臺灣必須要面對現實,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川普再度擔任總統後,必定要避免發起新的戰爭,特別是和中國這種超級大國的戰爭,因爲沒有錢,也不可能打贏,除非兩敗俱傷的核子大戰。一個積極的例子是美國印臺戰區司令帕帕羅最近的態度轉變。他以前曾經放出狠話:要是解放軍穿越臺灣海峽對臺採取行動,美軍會實施所謂的「地獄景觀」計劃,派出大批無人裝備摧毀中國海空軍。然而,11月19日,他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時表示,無人平臺無法在廣闊的印太地區完成任務。也許是中國在珠海航展展示了大陸在無人機艇領域的實力使得他改變想法。更何況,中國可以用1/10的成本造出與美國相同質量的無人機!美國在沒有重建實體制造業前,美國無力與中國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所以,他表達了對美國過度聚焦臺灣問題的不滿,呼籲美方重視「一中政策」。
對臺灣而言,要走出悲情和沒有前途的死衚衕,就是要面對兩個認同:民族認同和制度認同。這需要時間,但是要減輕眼前的緊張局勢,最容易的一步就是釋放善意、表達走向「未來一中」的共識!(作者爲中美論壇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