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格局已定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清德在2024年大選中勝出,顯然讓6成渴望政黨輪替的選民大失所望,從這個角度看,大陸國臺辦在選後所言「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其實並非虛言。不過,無論是對臺灣社會來說,還是對大陸來說,這次選舉結果也不見得非常糟糕,畢竟民進黨沒有拿下立法院過半席次,未來勢必要在各種政策中作出妥協,這也註定賴清德不能像蔡英文過去這幾年那樣可以爲所欲爲,反而得向陳水扁取經,瞭解一下如何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執政。
而對美國來說,自然更爲樂見這一局面,畢竟他們更希望看到一個力主抗中、依賴美國的政黨執政,同時又可以在反對黨的制衡中避免過於暴衝。
有趣的是,如今的中國和美國勢必也已經在經歷臺灣多次政治形態之後學會吸取教訓,換言之,不光賴清德要從扁時代取經,中美雙方也一樣要從過去的歷史中找到應對之策。
陳水扁時代的兩岸關係,一方面因爲國民黨的強力制衡,而很難做出實質的出格行動,這就爲兩岸關係維持大致的和平提供了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爲民進黨無從施展,一些言行舉止上的暴衝也在所難免,陳水扁當年基於個人政治算計就做出不少舉動給兩岸帶來動盪。以賴清德的執着性格來看,他未嘗不會像陳水扁當年那樣做出一些驚人舉動。
因此,大陸和美方可以吸取的教訓也在於此,雙方既需要提前做好危機管控,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刺激他,避免無謂的衝擊。具體而言,中美雙方需要從地緣政治的大方向上保持正常的對話和合作,以避免擦槍走火,美國不能試圖將臺灣做爲挑起對立、遏制大陸崛起的棋子,從而避免引發大陸的激烈反制。
選後拜登在接受採訪時脫口而出不支持臺獨,恐怕也是這種政策方向的真實寫照。而選後美方派出代表團赴臺,與其說是祝賀,不如說是來警告和勸說。因此,中美雙方眼下已經達成一定默契,未來只要中美雙方能夠保持克制,臺海局勢應該不至於在短期內失控。
中美聯手管控好整體格局之後,對臺灣內部的政治小氣候就最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尤其是對大陸來說,需要密切關注臺灣內部政治社會議題的節奏,避免自己的某些舉動被臺灣內部政治勢力所利用。選前大陸一次普通的衛星發射就差點充當助選工具,證明樹欲靜而風不止,很容易會成爲政治操作的對象。
當然,賴清德和民進黨未來可以操作的議題空間其實也很有限,可以想見,後續4年臺灣內部政局將會充滿對抗與鬥爭,藍綠白會不斷上演各種分進合擊,賴清德要想順利施政,他就必須學會妥協和合作,否則就是讓自己深陷施政僵局,寸步難行。
在這種情況下,大陸和美國自然不必過度擔心賴清德會藉升高臺海緊張局勢來解套,因爲過去的經驗已經證明,只有總統大選期間兩岸牌纔會奏效,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濫打兩岸議題不僅無效,反而更會引起臺灣社會的反感,這在歷次地方選舉中都有軌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