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報人宋冬生:難忘當年戰友情

斗轉星移,又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冬天。羣山披金、松濤澎湃,一場初雪,古老的淄博大地如鋪玉毯。手捧沾滿雪花、泛着墨香的當天的《淄博日報》思緒萬千。馬上就要迎來《淄博日報》創刊七十週年,在《淄博日報》這個黨的宣傳陣地上,我工作了整整三十五個春秋,有多少人和事縈繫於心,有多少激動人心的場景和畫面歷歷如在眼前。但對於我這個已逾耄耋之年的老報人來說,此時最讓我思念和牽掛的是那些常年與我並肩戰鬥、奮不顧身、不辭辛苦爲完成採訪報道任務而無私奉獻的通訊員同志們!

想當初,當我出發到區縣、到鄉鎮、到農村,一進門,親切接待我、端茶送水爲我接風洗塵的是通訊員;當我說出採訪意圖,積極向我提供線索、介紹有關情況、蒐集有關資料和參考文件的是通訊員;選定了採訪對象,或步行、或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一路陪伴,向有關單位和部門介紹引見我們的仍然是通訊員。風裡雨裡,白天黑夜,在繁華鬧市、在偏遠山區,有他們在,我們暢行無阻、如魚得水!有他們在,我們感到格外得踏實、溫暖。他們待我如親人、如兄弟!在常年的與他們攜手進行採訪活動中建立起來的革命情誼,日久彌深,永生難忘!

記得是在1981年夏天,在改革開放大潮推動下,我和博山區委宣傳部的王爲同志、博城公社的王立萬同志一起到勞動致富的博山區域城公社大柳杭村採訪。回來的路上有一個百十米長的漫坡。下坡時我騎的大國防自行車倒閘突然失靈,連車帶人急速順着斜坡衝下,眼看就要跌進坡下的深溝。見此情景,跟在我後邊的他們毫不猶豫地以最快的速度迎頭趕上,二人用身軀把我的車子擋下。由於衝擊力太大,我們三人滾作一團……我得救了,他們二人卻多處負了傷!還有一件事,至今使我不能釋懷:1983年秋天,我和周村區委通訊員孫明德、吳慶彬到南閆公社西塘大隊採訪,晚上回到周村賓館的時候,才發現我的一個文件包遺忘在大隊辦公室桌上,那裡邊有一份重要的紅頭文件,丟了將鑄成大錯。看到我焦灼不安的樣子,二人悄悄商定瞞着我去西塘取包。不巧的是,晚飯後風雨交加,閃電雷鳴。二位通訊員二話沒說穿上雨衣就出發了。去西塘來回二十多里路,直到深夜十二點,他們倆才滿身透溼地趕回來,孫明德把文件包往桌上一放,興奮地說:“宋記者,完璧歸趙,今晚可以安心地睡覺了!”

1971年,我受淄博礦務局軍管會的邀請,前往黑山煤礦採寫捨己救人的英雄礦工、共產黨員於茂本同志的典型報道。我去之前,礦務局的通訊員呂英明、淄川區委宣傳部通訊員李守苓已在礦上調查採訪了一個多月,所需材料已基本完備,並且已寫出初稿。我去只是和他們一起對材料進行整合、加工、昇華和潤色,使其更加完美。稿子完成後,得到了礦務局領導的充分肯定,除了在有關報刊登載外,還印成單行本發往全國各礦區,使煤炭系統迅速掀起了學習於茂本同志的高潮。我們寫作組自然受到表彰,榮記二等功。出人意料的是,在頒發嘉獎令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的名字!事後我才知道,是呂英明和李守苓同志堅決把榮譽讓給了我!

這就是我們的通訊員!

我知道,在通訊員身上表現的熱情和崇高的革命情誼,說明了各級黨組織對黨報、對黨的新聞事業、對黨報記者的高度重視和關懷。在和通訊員相處的日子,我們深深體會到了黨的關心支持和溫暖!

佇立高山之巔,俯瞰齊魯大地的壯麗河山,懷揣着《淄博日報》創刊七十年週年的喜報,我不禁大聲呼喚:親愛的通訊員同志們,我們想念你們!不管你身在何處,不管你在做什麼工作,也不管你是在職還是已經退休,請接受我的敬禮,我的問候,我的祝福!黨的十九屆六中全全又吹響了進軍號角,讓我們肩並肩、手拉手,奮楫揚帆,勇毅前行,乘風破浪!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來源:淄博日報 博覽新聞

作者:宋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