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兩口住兒家天天素菜淡飯,兒子兒媳天天大魚大肉。鄰居:快離開

幾天前的傍晚,幼兒園放學,我帶着孫女,在小區內的兒童樂園裡玩。

天色已晚,鄰居董嫂還帶着孫子,跟我家的孫女和其他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耍。

歡迎關注@三更擷萃,一起閱讀原汁原味的原創文章。

旁邊一位中年婦女問道:“董嫂,你在外邊陪孫子玩,誰在屋裡做飯?”

“我們一天兩頓飯,晚上不動炊。”董嫂說道。

今年66歲的董嫂和董哥同歲。

老家是西安郊區的,兒子在一家企業任中層,兒媳婦是一家通訊公司業務員。

5年前,孫子出生後,董哥在家照顧年邁父母,董嫂到兒子家帶孫子。

兒子結婚時,董哥、董嫂沒有錢給他們購買新房,他們就租房生活。

迫於生活壓力,兒子、兒媳婦結婚4年都沒有要小孩。

他們通過幾年的努力,積攢下錢,按揭買了房、車,每月還近4000元的貸款。

董嫂住到兒子家後,兒子、兒媳婦都早出晚歸去上班,每天早上、中午在單位就餐,晚上他們就在外吃飯。

董嫂也落得省心省事,每天給孫子做好營養餐後,自己只吃兩頓飯,上午10點,紅薯玉米糝就鹹菜;下午4點素面條不要菜。

兒子、兒媳婦喜歡吃燒烤、葫蘆頭之類的飯菜,每天下午下班後,他們就在外邊想吃什麼就買什麼。

雙休日,小兩口喜歡睡大頭覺,早上一般不吃飯。

董嫂仍舊是上午10點簡單吃一點。

中午,見董嫂做的是家常飯,兒子、兒媳婦都不想吃,或點外賣,或帶着孫子出去下館子。

晚上,董嫂做的漿水菜麪條,兒子說,不喜歡吃漿水菜;兒媳婦說,自己得減肥,不吃飯,真感到餓了就吃一點零食。

歡迎關注@三更擷萃,一起閱讀原汁原味的原創文章。

董嫂就只做自己一個人的飯,大多時候都是漿水菜素面條。

孫子上幼兒園時,董哥父母相繼去世,也來到兒子家,跟董嫂一起照顧孫子。

早上8點多,他們把孫子送到幼兒園,回到家裡打掃衛生,到9點多,纔開始做早餐,吃的大多是蘿蔔、白菜之類的素菜,自制的饅頭,或玉米糝,或小米粥。

因董哥、董嫂沒有經濟來源,兩人的老年補貼加起來400多元。

日常生活中,總感覺到自己沒給兒子、兒媳婦買房、買車,虧欠他們太多,從來都不好意思張口向他們要錢。

董哥身體也不好,很少戶外活動。

董嫂早出晚歸,就四處裡撿廢品,增加收入。

天氣好的時候,董哥、董嫂就乘公交車,到郊外的田野中剜野菜,用野菜做成漿水菜,作爲下午餐的食材之一。

這時,旁邊那位中年婦女說:“兒子、兒媳婦這樣對你們,你們還住在他們這裡幹什麼?”

歡迎關注@三更擷萃,一起閱讀原汁原味的原創文章。

董嫂說:“兒子生在我們這樣的家庭裡,一直都在受着委屈,他也不容易,我們能幫一把是一把。等孫子什麼時候不需要我們照顧了,我們再回郊區老家,過自己安逸的生活。”

歡迎關注@三更擷萃,一起閱讀原汁原味的原創文章。